媒体链接 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链接
产业升级激活发展潜力
【发布时间: 2015-09-20 14:25】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同比增长10.5%,比7月加快0.9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4个百分点,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领跑者。这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信息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步伐,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和盛大阅兵式已过去半月有余,北京人对于“阅兵蓝”依然记忆犹新。“阅兵蓝”的背后少不了高科技的支撑,阅兵期间曙光专门制定了高性能计算集群和作业平台运维保障方案,为空气质量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持。凭借在高端计算领域的技术积累,曙光成为亚洲第一大高性能计算机厂商。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发达国家纷纷推动以现代制造技术为核心特征的再工业化,我国必须通过发展高端制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举措。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国务院于今年5月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十大重要领域实现突破。

    一系列政策春风化雨,高新技术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来看,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45万辆,同比增长近4倍;1-8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12.35万辆,同比增长3倍,实现“爆发式”增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8月,全国高技术产业投资19569亿元,同比增长16%,比全部投资增速高5.1个百分点;8月,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2.2%,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2.5个百分点。透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高技术产业不仅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潜力所在。

     智能制造助传统产业转型

    不同于传统的方形空调,海尔在2015家博会上发布了一款结构像鸟巢一样的圆形空调。与传统的相比,这款空调不仅形状特别,制造过程更是差别巨大:用户在网上提出创意,通过虚拟设计系统、制造系统等将用户创意方案变成最终产品。

    通过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这种个性化定制将逐步走进寻常百姓家。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新型制造模式,将对传统产业的管理理念、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带来革命性、颠覆性影响。智能制造正成为产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方向,建设制造强国,我国必须加快智能制造发展。

    我国传统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但仍存在产品附加值低、创新机制落后等问题。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同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是产业转型升级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如今,无论在政府层面,还是在企业层面,通过推进智能制造做强做精传统产业已成为共识。年初,工信部发布了《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开展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推进智能制造创造条件。青岛海尔、四川长虹等传统龙头企业从智能工厂、个性化定制等环节开始探索智能制造之路。

    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也推动了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机器人产业的勃兴。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1-7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6%,领先工业增速4.2个百分点;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2050台,同比增长26.2%,本土机器人企业新松公司已位列全球前三。

     生产性服务业蓄势待发

    作为全球最大的袜业生产制造基地,浙江诸暨市大唐袜业不仅拥有完整的袜业生产链条,还形成了专业化的服务配套体系。物流市场、电子商务园区、创业设计企业等配套服务业在大唐袜业周边逐步聚拢起来。大唐袜业如今已形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实体与虚拟市场互促共荣的发展格局。

    大唐袜业的发展代表了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趋势。黄群慧介绍说,现代制造业将以制造业的信息化和服务化为核心特征,其发展将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趋势,二、三产业之间的界限将日趋模糊化,生产性服务业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国务院2014年8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鼓励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推进农业生产和工业制造现代化、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融合的发展导向,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面,经济基础较好的东部地区如今已走在前列。江苏省实施了生产性服务业提速行动,引导制造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今年5月获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有关负责人表示,生产性服务业将试点先行。如今,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跃居三大产业之首,随着生产性服务业逐步受到重视,产业结构将继续优化,我国经济也将获得新一轮发展驱动力。(记者 杨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