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发布时间:2019-11-19 08:02

【中小企业政策宣传月部门系列文章之十三】

企业是经济社会的重要微观基础,企业活力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小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提升监管效能、优化服务措施,为中小企业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和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高效的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支持服务中小企业发展

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简政放权,营造平等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监管部门从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各环节入手,以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为着眼点,全面推进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行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社会资金效率,方便市场主体投资创业。积极开展“先照后证”改革,国务院审议决定将原来的226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或取消。实施“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多证合一”改革,通过深化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全面推进非许可类涉企登记备案证照事项整合,实行全国统一“二十四证合一”。大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开办时间减少到8.5天以内。完善企业注销制度,推动多部门协同和全流程优化,探索和完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程序,指导各地建立注销“一网”服务平台,便利企业群众办事。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改革,大幅压减产品管理目录,发证产品由2017年的60类压减到10类,企业取证时间由平均22天压缩至平均9天。

二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执法的规范化、公正性。2018年全年,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抽查检查企业160.1万户次,占企业总数的5.28%;2019年度全系统计划按照5%的抽查比例抽查企业173.7万户。实施企业年报和信息公示制度,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全面建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强化失信联合惩戒,截至2019年9月底,通过公示系统中央部门协同监管平台向各部委推送经营异常名录信息1748.68万条、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118.71万条。健全竞争政策体系,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2016年以来,督促、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审查43万份新出台的文件,修订完善2300余份,对82万份存量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废止或修订2万余份涉及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的文件。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和案件查处工作,加强反垄断执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持续推进价格监管,加强涉企收费监督检查。加大执法稽查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质量领域违法行为。2018年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办结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案件63件,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2.3万件,检查涉企收费相关单位1万多家,质量领域案件8.26万件,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4.79万件,知识产权案件9.81万件。

三是不断优化服务措施,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完善帮扶措施,及时跟踪了解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际困难,在登记注册、就业指导、专利转化等方面提供针对性帮扶,在法律法规、创业创新、权益保护等方面提供政策指导。发挥好小微企业名录作用,促进扶持小微企业政策的宣传和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利用各种动产、股权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力缓解融资难题。组织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专项活动,启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升”项目。深化标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制定《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指南》等国家标准。加快推进认证机构资质审批制度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及实施方式改革,深入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落实国务院“一网、一门、一次”的改革要求,推动实施“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改革,推动信息数据融合、网上办事系统整合、统一窗口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提高企业名称登记效率。全面推进电子营业执照的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应用,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更大便利。

二、改革举措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质增速

各项改革政策大幅降低了企业市场准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形成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极大激发了中小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中小企业活跃发展。商事制度改革(2014年3月)以来,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0118.8万户,平均每天4.96万户;新设企业3139.8万户,平均每天1.54万户。截至2019年9月底,全国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19亿户,其中企业3723.9万户,个体工商户7978.7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从改革前的3.1万户增加到今年的约6.47万户,日均新设企业从改革前的0.69万户提高到今年的1.99万户,这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

二是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研究表明,2015年至2017年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每年为内资企业节约开办成本分别为1.02万亿元、1.45万亿元和1.87万亿元,为外资企业节约开办成本分别为83.89亿美元、123.39亿美元和196.77亿美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企业开办时间已压缩至8.5个工作日。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从2013年度到2019年度,在190个国家和经济体中,我国营商便利度排名由第96位上升到31位,提升了65个位次;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由第158位上升到27位,共提升了131个位次。

三是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了创业就业。注册便利化改革的持续推进,释放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增加,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每户小型企业能带动8-9人就业,一户个体工商户带动2-3人就业。数据分析显示,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新设企业的就业贡献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019年上半年达53.27%,展现了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深化,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市场监管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基本方略,坚定不移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继续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效应,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国各自贸试验区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2019年底前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5个工作日内;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压减至3个工作日内。推进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修订《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大力推进食品生产许可全程电子化,精简审批材料,将审批时限由目前的20个工作日压缩为10个工作日。深化工业产品准入改革。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2019年底前商标注册审查周期压缩至5个月,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减30%以上。

二是不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效能。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深入推进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力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完善信用监管和协同监管工作机制。按照国务院减税降费的要求,持续推进涉企收费监督检查,与有关部门密切协作,整治政府部门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乱收费行为,督促取消违法违规收费项目,引入第三方评估,健全违规涉企收费治理长效机制,为企业减负增效。将公平竞争审查作为约束政府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提高审查的有效性和约束力,保障中小企业在市场准入和退出、获得资源要素、享受优惠政策、接受行政监管等方面平等待遇。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三是优化政务服务,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深化小微企业名录建设应用,促进扶持措施宣传与落地。积极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构建市场监管一体化信息平台,在“网络通”基础上,尽快实现“数据通”“业务通”,以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标准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健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基础技术服务和支撑,五年内实现部分新兴领域技术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布局更加合理,新兴产业标准占比显著扩大,推动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服务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帮助和引导中小企业应用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升质量竞争力。做好非公党建工作,为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关闭】 【打印】

专题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

承办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