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数据已成为事关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资源,材料大数据将有力赋能新材料研发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总体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是打破材料数据孤岛,提高数据资源利用效率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推动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务实举措。恰逢其时,正逢其势,必将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提质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一、加速“软硬结合”,构建材料研发新模式
《建设方案》提出建设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框架体系,作为新型研发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研发和产业数据规模优势,挖掘应用潜力,着力打造数据驱动的材料创新发展范式,促进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提出打造数据流通应用体系,通过标准规范、共享机制、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围绕重点企业、科研院校、高校、新材料重点平台等各类创新主体,突破材料数据采集、挖掘和应用等环节的机制瓶颈,实现数据流通、共享、交换,更好发挥材料大数据对研发创新的提速和倍增效应。
二、引导“双轨运行”,培育产业发展新引擎
《建设方案》强调以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框架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材料数据技术应用的产业生态;围绕航空航天、船舶海工、信息通信、生物能源等重点应用领域的发展需求,支持开发数据技术、数据产品和工具包,以技术促应用,以应用强迭代;通过平台、标准、技术、市场的引导,逐步实现科技、产业等材料数据的融通和应用。强调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主平台的公益性服务和数据资源节点市场化运行的并行机制,一方面服务广泛主体,保障全行业材料数据应用的共性技术需求和产品工具供给;另一方面满足个性需求,支持市场化提供基于数据的材料创新研发解决方案,有助于形成“材料+数据”的创新发展新模式,加快形成我国新材料从“跟跑”到“开拓”的新局面。
三、强化“部地联动”,打造材料创新新网络
上海较早开展材料基因组相关工作,在数据驱动新材料创新方面有着较好的科研探索和产业基础。《建设方案》为上海新材料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指导,是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的新机遇。
(一)积极融入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围绕《建设方案》关于材料大数据中心架构体系的战略部署,发挥本市优势基础,依托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创新主体,布局一批数据资源节点,探索基于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的交互模式,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差异化的数据产品和应用工具,促进数据资源合法合规赋能产业创新。瞄准通用性和实用性,支持创新主体建设高通量实验与计算基础设施。推动高通量实验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深度融合,建设高通量计算平台、材料数据库系统以及数字化实验平台,增进材料研发能级。
(二)着力培育广赋能的数据产品和工具。支持围绕材料科研和产业数据应用的算法软件开发,加速培植一批材料数字技术服务商,发展多尺度计算、高通量计算、集成计算等材料软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软件和专业数据库。支持挖掘材料数据价值的AI模型开发,跨尺度探寻材料构效关系,通过逆向分析的数据沉淀,促进材料正向设计,通过多尺度材料智能计算、材料全流程模拟和仿真技术、智能化实验验证,加快新材料研发创新进程。
(三)加快构建材料数据技术应用生态圈。挖掘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创新和生产工艺优化瓶颈问题,推动应用场景与材料数据共性技术的对接,以场景带动验证应用实效。推动数据产品和工具深度嵌入新材料制造全流程,加快AI技术和工具企业、数据技术供应商、材料创新企业、应用龙头企业深度融合,构筑具有活力的材料数据应用产业生态。开展相关专业产教融合试点,建设复合人才梯度队伍,组建涵盖人工智能算法、材料科学、材料工程学、大数据研究等方面的复合型团队。
下一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将坚决落实文件要求,主动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趋势、新机遇,把基于材料数据的创新范式革新作为新材料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按照《建设方案》目标任务,坚持需求牵引、应用为核、创新驱动、范式为先,以打造材料智能引擎为关键支撑,加快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