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观点摘编

发布时间:2017-06-30 16:16 来源:政策法规司

627日—29日,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论坛吸引了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政商领袖、专家学者,针对全球经济现状和发展进行讨论和观点碰撞。其中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相关的讨论,可为我部工作提供启发与参考。现将主要观点摘编如下:

      一、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各项技术的融合,将日益消除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间的界限,会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力量。中国正向世界展示出更加强大的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能力,这一新时期成功的秘诀,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重要经济创新理念共同塑造了我们的未来。

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艾德维表示,创新正对世界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运用得当,创新将帮助世界重新回到可持续增长的状态。

中德“工业4.0”联盟执委会副主席罗家福指出,各国政府应通过指导与支持,让各领域主动、广泛、积极、平等地参与数字化经济转型,同时为可能受到影响的行业及个人制定合适的政策。在德国,政府起着牵头及引导作用,并资助各领域“工业4.0”关键技术科研项目。为了将科研成果无偿传递给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帮助他们实现数字化经济,德国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技术中心。在这里,广大中小企业可免费咨询、免费测试4.0技术,从而提高企业转型升级速度。

新加坡东盟研究中心研究员达什表示,政府应加强对新技术的宣传,让中小企业知晓、应用新技术,并充分了解政府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的帮助和便利。新加坡贸工部下设的标新局,就专门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建议和金融服务。

埃及赫勒万大学经济学家亚西尔·贾德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本身具有一定的“去人化”特点。但对于人口众多且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应全盘照搬发达国家经验,而需结合本国实际制定发展战略,重视“人”的价值。

瑞士西区经济发展署前署长菲利普·莫尼耶表示,一些员工始终保持着对四次工业革命的警觉态度,他们持续更新自身技能,努力学习新技术。这种个人的警觉性是降低第四次工业革命负面影响的最好方法。

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公司东南亚地区负责人蔡纯毅表示,数字化经济让一些工作岗位正在或即将消失。对政府来说,比向失业者提供保险金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新技术、新知识,这样他们才能在新兴产业中获得工作岗位。新加坡政府提出的“未来技能计划”就是很好的例子,这项计划为劳动者提供学费,帮助他们掌握IT技术,便于他们尽快找到新工作。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国际关系中心教授伊格纳西奥·科尔特斯表示,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年轻人的教育投入,引导他们适应“工业4.0”时代,这有助于下一代在未来找到更合适的就业机会,开拓就业新领域。

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不单单是在产能、效率、功能、性能、成本、价格等范围内变革了,其主要使命是带领人类进入智能化时代。随着机器人、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等各种技术手段,肯定会使跟数据有关的、跟低技能有关的、跟程式化有关的一大类工作消失。

论坛发布了《实现区块链的潜力》白皮书,提出区块链技术能够催生空前机会,促进社会价值的创造与交易,使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新时代转变。区块链可利用全球对等网络,在无需可信第三方的情况下,确保数十亿台设备中所交换价值的完整性。发挥区块链的潜能在于监管,白皮书从平台、应用和生态圈三个方面提出了区块链的监管体系,并建议建立七大“框架”——标准网络(Standardsnetworks)、机构网络(Institutionalnetwork)、宣传网络(Advocacynetwork)、监察网络(WatchdogNetwork)、政策网络(Policynetwork)、知识网络(Knowledgenetwork)以及传送网络(Deliverynetwork),以保证监管体系能够更好地运行。

数字商会创始人PerianneBoring表示,合理的监管对加速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份报告将会向全球技术公司、政府机关、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组织提供巨大的价值。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表示,未来,区块链技术与分布式光伏能源的互相融合,或将打破能源集中式生产和输配售的现有格局,更有望颠覆能源企业传统的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

此外,论坛还与《科学美国人》杂志发布了2017年度全球十大新兴技术榜单,无创技术诊断癌症、从空气中提取饮用水、深度学习练就“好眼力”、人工树叶、人类细胞图谱、精密农业、物美价廉的新能源汽车、基因疫苗、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社区、量子计算等十项突破性技术入选。

      二、积极实践包容性增长

大会联席主席、清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井宏表示,包容性增长的核心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让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与协调,二是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是全球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国家,“双创”极大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热情,这是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拥有的独特优势。

大会联席主席、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表示,我们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拐点上,技术和互联网已不仅是连接,而是深刻改造各个产业,在交通领域正在发生电气化、自动化和共享化的三大革命,将彻底重塑整个交通新格局,解决全局效率最优、满足丰富个性化的需求。未来共享出行可以一体性地改善所有交通工具的效率,解决交通资源稀缺的问题,是拥有型经济的替代方案。在解放人们双手的同时,共享出行还能为社会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表示,从更大层面上看,发展共享经济,也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体现。只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共享经济就会增强社会公平性和发展普惠性,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为包容性增长注入新动力。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使需求端和供给端相匹配,让生活更加高效。把人从一些体力的或机械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意义重大,可以让每个人有创造性地工作,这样能够极大推动社会进步。

ofo共享单车创始人戴威表示,共享经济就代表了包容性增长,共享经济不光是要提高经济效益,更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共享单车让每个人都好好对待自行车,增进相互的信任。“增进效率与提升信任这两个方向,是共享经济发展并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

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表示,在网络社会里,如果不共享信息,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就会遇到阻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在这一过程中,对于整个社会与政府来说也是挑战。

   三、释放人工智能的潜力

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埃森哲和普华永道分别发布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报告。埃森哲在《人工智能:助力中国经济增长》报告中提出,通过转变工作方式和开拓新的价值和增长源,人工智能有潜力将2035年的中国经济总增加值提升7.111万亿美元,年增长率从6.3%提速至7.9%。报告进一步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中国15个行业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1.7%

普华永道在《抓住机遇——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报告》中提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将创造出最大商机。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2030年全球GDP将增长14%,相当于15.7万亿美元。其中超过50%的增长将归功于劳动生产力的提升,其他则主要来自于人工智能激发的消费需求增长。中国和北美有望成为人工智能的最大受益者,总获益相当于10.7万亿美元,占据全球增长比例的近70%。到2027年,中国完成相对缓慢的技术和专业知识积累后,将开始赶超美国。基于影像的诊断、按需生产和自动交通管制将成为人工智能潜力最大的三个商业领域,零售业、金融服务业和医疗保健行业将成为三个收益最大行业。

大会联席主席、印孚瑟斯首席执行官史维学·萨卡表示,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全世界有超过一半的人,可以使用电脑、编辑程序。在这种普及程度下,我们应该让每个人学习技术、了解技术,让技术造福大众。

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庄泉娘表示,中国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巨大进展。人工智能有潜力提振中国当前放缓的经济增长,各利益相关方应在智力、技术、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方面做好准备,迎接人工智能引领未来。

普华永道环球审计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伍智杰表示,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人们应保持警惕态度,以负责任的方式来设计和部署,优先考虑透明度和信任度,而非商业模式、投资目标和绩效提升方法,这样能帮助人们理解人工智能的效用,使其正确的为人们所用。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表示,第四次工业革命解决了大脑延伸的问题,不会因为智能的延伸而导致大规模的失业。所以随着人工智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会在很多意想不到的领域创造出更多的岗位,人工智能取代人类的问题不必太过担忧。

百度总裁张亚勤表示,人工智能出现之后,那些重复性的工作,不管是体力还是脑力的,可能会慢慢消失,但是创意性的、更高端的工作将产生。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王智国表示,人工智能有助于传播创新,可以使人们专注于创造性工作。从产业层面看,这就是产业升级。

       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开幕式的致辞中表示,有人误解“中国制造2025”目的是将来不买国外装备了,这是不可能的。中国开放的市场只会给企业更多自主选择权利。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条件下,关起门来提高自己的装备质量和水平等于“闭门造车”。我们正在与德国、美国等国开展合作,将会有更多国外装备制造产品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周园表示,虽然中国的制造业受到两端的挤压,但仍然具有传统优势和新兴优势,政府应该在去除行政壁垒、降低企业税负、建设培训平台等方面努力。

江森自控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穆安礼表示,中国将向外商投资开放更多技术领域等,并使得外企在股权安排方面更为弹性,另外科技和知识产权将得到更好的保护,这对所有跨国公司来说是好事。江森一般坚持就地生产的原则,如果上海地区的成本上升,就往中国西部转移,但不会向越南或者柬埔寨转移。另外,中国正在向消费经济升级,这也会给中国市场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表示,中国制造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互联网能不能接上去,而是制造业能不能顺利升级提升,最底层的设计很重要,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制造成本的持续上升已经倒逼企业发展。

宜信公司创始CEO唐宁表示金融促进中国制造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化母基金帮助传统企业拥抱新经济,二是天使投资人的崛起弥补了中国制造业创业公司初始资金的空白期,三是二级市场上的个人投资者逐渐向长线投资转变,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多资源。

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表示,中国的大企业不仅仅要建设面向企业内部的创客平台,更要构建面向全社会的、人人皆可创新创业的平台,大数据产业和双创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合,能够围绕数据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在生产、流通、应用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培育大量的创客,5-10年内形成超越“电商”的“数商”生态。

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与公共政策教授EricaFuchs表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消费升级、品质升级将是未来一大趋势。

伊利集团副总裁雒彦表示,中国制造的转型要走品质革命的道路,在逐步实现和完善工业4.0智能化制造布局的同时,更要潜心钻研大数据,真正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Scan me!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电脑版网站 阳光小信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地址:中国北京西长安街13号邮编: 10080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标识码:bm07000001

京ICP备04000001号-2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