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3日,第22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根据政策法规司党支部活动计划,党支部和司分工会联合组织荐书、评书活动,司领导积极带头,全体党员和职工踊跃参加。
政策法规司多年来坚持把读书活动作为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1+N”学习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继续拓展读书年活动成果,政策法规司近年来多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通过此次荐书评书活动,全司党员干部交流了读书心得和体会,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责任感,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使政策法规司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巩固、提高和深化。
书评篇
书评:《人民的名义》
(李巍)
根据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正在热播,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广受人民群众赞誉。
全书讲述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临危受命,调任地方检察院审查某贪腐案件,与腐败分子进行殊死较量的故事。艺术再现了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反腐征程的惊心动魄,深情讴歌了反腐斗士的坚定信仰和无畏勇气,并最终揭示党的领导干部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这一宏大的政治主题,其格局之宏大、思想之深刻、情节之动人,均罕见于同类作品。
该书作者周梅森是反腐题材的高产作家,他创作的《人间正道》、《绝对权力》、《至高利益》、《国家公诉》、《我主沉浮》等政治小说均被其亲自改编成影视剧,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和中国电视飞天奖、金鹰奖等。作为一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创作的反腐作品,《人民的名义》延续了周梅森作品格局宏大、抽丝剥茧、悬念丛生的艺术风格,整个故事一波三折、高潮迭起、荡气回肠、令人激动。不仅写出了当下反腐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多面性,更将其提高到了依靠文化、法律、制度进行反腐的高度上,是一部难得的现实文学佳作,推荐大家精读深研。
书评:《人工智能》改变世界 重建未来
(范斌)
在人类众多既神奇又符合逻辑的幻想中,人工智能无愧是其中一颗最为璀璨亮丽的星辰。20世纪中叶特别是近年来呈现加速发展趋势,从打败国际象棋大师的IBM“深蓝”,到打败世界顶尖围棋高手的谷歌AlphaGo、无人驾驶汽车等,依靠深度学习和大数据、云计算的网络协同,人工智能技术和发展模式正在发生深刻而本质的变化。近年来宇宙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间隔已呈几何式地缩短,“未来已来,但未知远远大于已知”。科学家们预测,人工智能可能在2050年超过人类智商,届时将造就一种新型生命。人工智能已经正在深刻而广泛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需要我们以敬畏之心去勇敢面对。我们要以科学理性的方式应用人工智能造福于人类,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应用可能带来的法律伦理、公共和国家安全等新的挑战,改变世界,重建未来。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美国科技记者卢克?多梅尔新作《人工智能》,从人工智能的萌芽到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系统解读,围绕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方式和可能发挥的作用,展示了人工智能诸多应用场景和技术创新发展的方向,为人类不断发展和适应人工智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书评:《解码企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竞争力》
(郭秀明)
书中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等的论述,很到位、很精彩。与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办社会不同,企业社会责任是要建立起企业与其利益相关方的新型关系,是一种有限责任和谐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排名,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财富》世界责任500强评选,可能成为企业追求的新标杆。企业管理实践经历了从质量管理(1987年,ISO9000),环境管理(1997年,ISO14000)到社会责任管理(2009年,ISO26000)为核心的全面管理三个阶段,企业管理进入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新时代。
企业社会责任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沟通的基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可或缺的工具。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说,社会责任不是要企业做新的事情,而是以新的方式做事。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读了此书,可以帮助更加深入理解企业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问题。
荐书篇
1.书名:《经济为什么会崩溃》
作者:彼得?D?希夫 安德鲁?J?希夫
推荐人:王群峰
推荐词:
该书以通俗幽默的语言,以讲故事的方式将经济学理论娓娓道来,读时令人发笑,读后受益匪浅。该书也被誉为经济学最佳入门读物,值得经济学爱好者一读。
2.书名:《政府论》
作者:约翰·洛克
推荐人:孙华庆
推荐词:
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掀开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宣告了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在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英国社会各阶级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斗争之外,几乎每一阶级都有他们的政治思想上的代言人。这些人的主张和理论,形成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中极其激烈的争论。洛克的《政府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政府论》分上下两篇,上篇是"破",下篇是"立"。《政府论》上篇,集中驳斥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君权神授说和王位世袭论。这种理论以菲尔麦的著作《先祖论》为代表。《政府论》下篇,系统地阐述了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和目的。书中所倡导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治、分权、人民主权等理念,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杰弗逊等许多西方政治思想家和革命家从《政府论》中吸取思想营养。启蒙运动、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留下《政府论》直接影响的烙印。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等资产阶级的重要历史文献体现《政府论》的基本思想。因而,《政府论》被誉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圣经》”。
3.书名:《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作者:钱穆
推荐人:张宁宁
推荐词:
本书为钱穆先生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汉、唐、宋、明、清等五个封建王朝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财经赋税、考试监察、兵役义务等政治制度进行概述比较,阐述制度演变过程,分析个中得失利弊。本书对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概述高屋建瓴,对近现代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的误解深刻剖析,是一部言简意赅、语重心长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在全球化日益推进的新形势下,认清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历史,融合创新,因势利导,对于更好地走向未来有重要意义。
4.书名:《现代世界的诞生》
作者:艾伦·麦克法兰
推荐人:朱秀梅
推荐词:
现代化作为近百年来中国的奋斗目标之一,似乎是一个被我们不假思索便接受的概念。但什么是现代化?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现了现代化?中国如何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解决社会凝聚问题……在《现代世界的诞生》一书中,作为历史学家、人类学家的艾伦·麦克法兰试图以英格兰为样本,从战争、贸易、技术、文化、官僚制度、宗教和伦理等纷繁复杂的诸多因素中,为我们认知现代化提供一些线索。正如作者所言,“现代不等于最近,也不等于任何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历史并不走向一个注定的目的地,世上也不存在一列我们必须攀爬的必然阶梯,相反存在着许多别样的趋势和陷阱”。尽管如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代世界的诞生》的理性叙事和分析,将为我们探索现代化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大胆的构想。
5.书名:《中国增长模式抉择》
作者:吴敬琏
推荐人:李妍
推荐词:
中国应当选择怎样的增长模式,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这是关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吴敬琏教授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抉择》一书中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精彩而深入的解答。
吴老作为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以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对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增长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对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主要源泉做出了归纳。书中重点分析了中国粗放式增长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建设有利于增长模式转变的经济、政治、文教、科研等体制;提出了中国转变增长模式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推动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降低过高的交易成本,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提高国民经济各部门效率等。书中特别指出,要真正做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最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有效支持这种转变的制度基础,其中关键的关键,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有限和有效的政府。
吴老的这本书初版问世于2005年,虽然至今已有十余年,但其中的观点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导向作用。
6.书名:《人类简史》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推荐人:严仕吉 满辉
推荐词
《人类简史》是以色列作家赫拉利的一部世界史新著,讲述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人类“历史”。作者没有对构成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叙述和解说,而是从人类心智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文明的变迁,对作为一个物种的智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来龙去脉,做出了全方位考察和预测,写出了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彻悟,写历史写出了人生的哲理。作者具有异乎寻常的想象力,一些结论初看似乎不合情理,仔细琢磨却很有道理。如“智人优于动物之处,在于智人可以构建共同的“想象”/谎言/神话,而共同神话使得人类的族群认同得以突破150个的数量上限,能够达成更大范围的合作。”作者非常鞭辟入理地分析了这种共同想象甚至偏见又是如何在人类社会组织中发挥重大甚至不可或缺的作用,让人印象十分深刻。(严仕吉)
本书的作者用幽默、简单的语言,从生物、历史、科技、伦理、哲学等各方面,展现了从十万年前有生命迹象开始到21世纪资本、科技交织的人类发展史。这不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本哲学书,从现象到分析到原理,层层递进,经常让我在笑声中陷入思考。但读到最后,我只看到一句话:只要有人在,一切皆有可能!个人认为,这是个很可怕的想法,没有敬畏,即无法约束欲望,欲望无限扩张会导致毁灭。用了很久才把这本书读完,精彩,推荐阅读!(满辉)
7.书名:《政策制定的艺术:一位经济学家的从政感悟》
作者:考希克 巴苏
推荐人:谢小可
推荐词:
最初被这本书吸引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本书的作者巴苏先生,他从身处研究和教学领域的经济学家到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的转变让我眼前一亮。在这本书中,巴苏先生试图用经济学家的常规理论和统计工具箱去应对印度政策制定中的诸多挑战。在他看来,真实世界里的政策制定是一门需要兼顾市场反应、政治决策、社会规范和国际权衡的艺术。经济学家不能只对政策制定者提出建议,还要说服普通民众接受,实现择优施策。
另一个吸引我的原因是本书以印度为模板,讲述了印度新一轮加速增长过程中相关政策制定过程。在中国经济增长处于新常态的形势下,以开放的心态,更多、更深入地学习各国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尤其是印度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兴经济体,从中汲取智慧,这对思考中国的深层次问题极具价值。
本书共出现了160个注释,引用了300余篇参考文献,可见作者研究之严谨。我们在政策制定中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同时将经济学原理与政策制定结合起来,以精准的政策措施助推制造强国的实现。
8.书名:《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
作者:张纯如
推荐人:石玉春
推荐词: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近80年了。时间有如流水,一点点冲刷着脑海中对这场大屠杀的印象,露出水面的常常只是“30万罹难者”这个冷冰冰的数字。时间也是一张遮羞布,一些人极力利用时间推移来遮掩甚至否定侵华历史和手上的鲜血。时间也像致幻剂,一些狂人在战后经济腾飞、发达后再现幻想,开始不断挑动受害民族的感情。
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是我所读的第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翻开这本书,只感觉双手沉甸甸的,胸口如同压上巨石,沉痛到几乎无法呼吸。在南京,日军欺凌妇女、虐杀战俘、枪挑婴儿、杀人比赛……,犹如人间地狱。在南京,国军10余万人抵抗4天后将领脱离、全面溃退,让人感到羞愤。我无法想象,30万罹难者当时心里是多么恐惧!多么无助!!多么绝望!!!在南京,也有中国军队志士奋力抵抗,有李秀英等平民拼死反抗,有约翰·拉贝、罗伯特·威尔逊、威廉明娜·魏特琳等友人挺身相助,在黑暗中让人得以看到了一丝光明。
历史在流逝。但现实中,否认侵略历史、篡改教科书、参拜战犯等屡屡出现,仍是笼罩在和平生活上的一团团阴云。在这样的时候,读一读《南京大屠杀》,悼念罹难者,揭露侵略者,致力于让后代不再遭受这样的战争和恐怖,意义深远。
9.书名:《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作者:赵林
推荐人:杨艳秋
推荐词:
这本书讲述了基督教的发展历史,以及与西方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共同演化过程。从这本书中你能更全面地了解欧洲和美洲的过去,并从宗教的角度,理解西方文明中历史和现实中的一些现象。同时,也会发现一些在中国似曾相识的现象和规律,理解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暂时性的问题。这是一本不仅仅关于宗教和文化的好书,值得推荐。
10.书名:《中国通史》
作者:吕思勉
推荐人:王晓非
推荐词:
《中国通史》分上下编,上编是中国政治史,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下编为中国文化史,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本书不仅对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读者有用,而且对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知识有很大的好处。
不同于传统史书体例及内容,《中国通史》讲述的不仅仅是政治、制度,而且扩展至文化、经济、社会、宗教、美术。同时,叙述内容不再是单纯的褒贬人物、列举事状,而是逐级分编、分章、分节,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叙述内容自由剪裁,较之传统分卷更容易表述作者的想法。
11.书名:《之江新语 》
作者:习近平
推荐人:李韵州
推荐词:
该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为《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栏目撰写的232篇短论。这些短论及时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生动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光辉篇章。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地址:中国北京西长安街13号邮编: 10080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标识码:bm07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