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部署  | 政策措施  | 动态信息  | 典型案例  | 专家观点  | 新闻评论  | 地方工作  | 试点示范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典型案例 > 区域信息化
 
工业信息化典型案例(008):[节能减排信息化类]-河北省环保局利用信息化助力污染减排攻坚战
 
发布时间:2009-04-21 17: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 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0% 的约束性指标。我省是一个重化工业特征突出的省份,是一个资源能源消耗大省,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极为重要。河北省《“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 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15% 的约束性指标。两年来,按照省政府《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要求,省内各级环保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举全局之力,努力争取污染减排攻坚战的胜利。其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污染减排攻坚战中重要的推动力量。现将一些做法与体会交流如下。

一、加强污染源监管,建立了污染减排五大信息化系统    

为推动污染减排,河北省环保局在省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环保部信息中心及各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建立了五大信息化系统:

1 、严密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

污染物减排为做为环境保护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监测提出了巨大挑战,单纯依靠实验室手工监测分析已不能满足减排工作的需求。因此,必须不断改进环境监测方法,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尤其是自动监控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使环境监测由传统的实验室模式向自动化监测模式转变。利用自动监控系统将使现有的环境管理手段得到有效改进。利用自动监控系统对各环境要素及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将改变过去环境数据在时间分布上的离散状态,并易于建立中大尺度的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引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解放人力。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实施连续监测,即对企业的排污状况进行跟踪和管理,主要是为环境管理和执法部门提供技术依据。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 [2007]15 号)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 28 号)的规定,依据环保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河北省于 2008 年建立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全省 726 家重点污染源(占全省污染源排放总量的 85 %)污染源排放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主要建设内容为:在重点污染源企业安装污染源监控自动设备,同时建设省、设区市污染源监控中心并联网,实现重点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数据从环保部、省环保局到市环保局的垂直联网。

系统总体把握“统筹规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量力而行”的原则,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达到运行稳定、数据准确、连续性好的要求。省和设区市的自动监控中心建设达到《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规范》。

河北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综合应用 GPRS/GSM 无线传输技术、网络、数据库、 WEBGIS 等信息技术,在省一级环保网络构架上以较高的性价比实现了严密、完备的环境自动监测数据传输、处理系统。

系统主要由环境自动监测点到市监控中心的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市级向省级传输的通信网络系统、集数据管理、应用、发布等功能的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综合业务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系统总体把握“统筹规划、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量力而行”的原则,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达到运行稳定、数据准确、连续性好的要求。省和设区市的自动监控中心建设达到国家下发的《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规范》要求。

1 )省级监控中心:建成了数据传输网络,以专线网络为主干,分散终端采用 GPRS 网络的传输方式,覆盖全省 11 个省辖城市的污染源监控数据传输管理系统。省级监控中心联接 11 个市级分中心。

省环保局编写并发布《河北省省市环境监控中心建设方案》,用于指导各市环境监控中心建设。要求监控中心的建设标准不得低于《污染源监控中心建设规范》中的最低标准。省环保局组织完成省级和各市级监控中心核心软、硬件(服务器、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的招标工作,保证了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兼容。

2 )市级监控中心:现有 11 个设区市,建立了监控中心监控数据传输网络,均采用 GPRS 网络的传输方式,并与省监控中心实现联网。

3 )现场端现状:

4 )网络情况:重点监控企业现场端通过中国移动公司的 GPRS APN 网络连接各设区市监控中心或省监控中心。其中 GPRS APN 网络由各设区市移动公司铺设专线至各设区市监控中心或省监控中心机房。

5 )标准建设情况:省环保局出台一系列文件对系统中所涉及的标准进行规范。其中,排污口现场端与各级监控中心端按照国家《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T212 2005 )进行传输;数据采集传输仪与监测仪表数据传输按照《河北省污染源在线监控网络入网设备信号输出要求》进行传输;各级监控中心间污染源监控数据交换执行国家《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 HJ/T352 2007 );非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但需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并与各级环保部门联网的企业,也按上述标准执行。

2 、科学的总量统计核算系统

为了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需要一个科学管理、综合决策的过程,需要全面推进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这个体系需要建立在动态的、高质量的、可信赖的污染物信息数据的基础上。然而由于现实中污染源企业数量多、范围广,污染物排放方式和特点千差万别,加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年年变化,使得获取真实、有效、可信赖的污染物数据面临巨大的困难。紧密结合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自动监控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污染物信息数据管理中存在的漏报、瞒报、差错、造假,以及严重滞后、难以及时更新等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是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重要保障。

另一方面,以动态的、高质量的、可信赖的污染物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从根本上提高环境统计能力建设,利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智能学习等强大的分析和评估功能,从数据库提取相关信息,汇总制作分区域、分行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综合报表和空间分布图,可以为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和决策服务功能。

在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自动监控平台基础上,为推动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促进环境统计能力建设,省环保局特别开发了《河北省主要污染物减排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

☆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子系统

☆污染物信息智能审核子系统

☆污染物信息整合子系统

☆污染物信息统计分析子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整合

3 、严格的执法监督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由网络、硬件、信息安全等硬件设备组成的环保执法硬件环境和在此硬件环境运行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组成的环保执法支撑平台,二是基于智能手机设备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的满足环保现场执法需求的环保执法通客户端程序。

环保执法通是系统表现层的重要表现方式,终端内具备嵌入式地理引擎部署,网格地图数据和污染源地图数据存储能力。产品功能以环保执法现场监察需求为出发点,实现了接收任务、数据查询、污染源查询、综合查询、地图查询、现场执法、稽查管理、考核查询等多个功能模块。

业务层即环保执法支撑平台主要是 5 个部分组成。包括数据整合服务中间件、环境执法通接口、污染源管理子系统、环保执法服务子系统、考核评价管理子系统等;

数据整合服务中间件,完成市环保局各个主要业务系统数据的获得。需要整合的业务系统主要包括环保审批系统,许可证系统,在线监测数据,视频监控图像等,以及获得行政处罚系统、排污收费系统、环保信访系统、监测系统等。

污染源管理子系统建立了环保执法基础数据库,实现了网格、污染源、事件的标准化和维护管理手段;以 GIS 系统实现网格、污染源、事件的直观形象展示和管理;管理和规划网格责任体系;通过 GIS 图层,实现对环境功能区域分析。系统提供了对法律法规、作业指导书、职位说明书等维护和管理;通过数据挖掘,将过去监察案例,构成环保知识库,提供开发接口支持环保知识的导入,丰富环保知识库,从而最终形成环保执法及应急手册。提供面向领导和执法人员的管理模块,提供与客户端功能类似的 WEB 应用服务。

环保执法服务子系统是系统基础服务,包括工作流中间件、消息中间件、 WEBGIS 中间件、移动资源服务等。移动资源服务包括短信、定位等接口调用服务。工作流中间件主要负责执法监察任务的发起,任务发起包括常规任务发起、领导任务发起、其他任务发起等,从而推动责任人按时完成环保现场监察任务。

责任体系考核系统是基于网格、污染源、责任人关系,根据确定的责任评价模型对责任人进行自动打分,逐步建立和完善责任体系考核评价模型。

数据层是平台运行的基础,存储了系统运行需要展示的各类业务数据和现场执法监察数据。

4 、畅通的信息交换系统

1 )环保系统内部:省、市环保部门之间依靠省政府公务网建立环保业务专网,实现了省、市两级环保部门之间减排数据的实时传输。

2 )环保系统与其他减排相关部门:目前,为对建设项目和企业进行减排,严查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合作,两部门间建立企业环境信用信息交换网络。将环保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环保守法基本情况。

5 、公开的信息发布系统。

1 )加强对企业的公众监督,利用互联网站接受公众对违法排污企业的举报,环境监察部门查处后将处理结果反馈到互联网站上。

2 )在 726 家省重点企业(含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实施环境五级信用管理制度,把企业环保表现分为绿(环境友好)、蓝(达标)、橙(一般)、黄(较差)、黑(很差)五级。将综合评定结果通过互联网站随时向社会公开,纳入银行征信系统,分别实施不同的信贷政策。

二、经验体会:信息化融入环境保护业务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污染减排是一项非常需要信息化支持的工作。在环保工作中推进信息化,关键是把握切入点。很多部门信息化难以融入中心业务中,主要原因是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不够。信息人员不了解业务,不知道那些业务需要信息化;业务人员不懂信息化,不知道信息化能做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主动走出去的办法。积极联系业务部门,展示信息化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服务和支持,并虚心学习政策法规、业务流程,提建议、拓思路,双方协作。业务部门提要求、提想法,我们整理成型后,双方组成项目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申请和执行。调动业务部门参与信息化的积极性。

通过这种途径,近两年来,各业务部门对信息化的了解逐步加深,现在是业务部门经常主动找到信息部门,讨论如何在业务中增加信息化建设内容。双方紧密合作,信息化逐步融入环保业务,取得良好效果。

三、存在问题和政策建议

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相比,在环境保护各职能部门中,信息化部门起步最晚,力量最薄弱。目前我省环保系统内专职信息化人员不足 90 人, 11 设区市中成立信息化机构的仅 5 个。职能不明晰,基础建设落后,能力不足,投资缺乏。

一是网络覆盖能力不能完全满足信息传输与资源共享的需要。现有环境信息传输网络仅覆盖到省级环保局和部分地市级环保局,随着环境管理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环境数据实时传输、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的覆盖范围、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等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

  二是环境信息资源尚未得到全面有效开发和共享。多年来环境管理工作积累了大量基础数据,但这些数据库的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应用比较分散,缺少规范化,功能上局限于简单的查询和统计,环境数据尚未全面转化为可用的信息资源。

三是环境管理核心业务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许多核心业务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有待开发,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造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业务应用脱节。

四是环境信息标准化建设和整体规划工作亟待加强。信息标准规范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环境信息标准体系。标准的制定、更新相对滞后,不同部门采用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不统一,为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带来很大困难。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1 、进一步完善污染减排“五大系统”。

2 、开展重点流域、水体的环境监管和污染减排系统开发。 2009 年建立白洋淀、子牙河流域环境监管系统。

3 、建立全省环境数据中心。以满足国家、社会、公众和各级环境管理工作对环境数据的共享需求为目的,依托各业务技术体系,以现有环境数据资源为基础,建立省级环境数据中心,提高环境数据管理水平。主要以环境质量、环境统计、污染源管理、生态环境管理、辐射管理、应急管理的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通过整合集成、标准化和归一化处理,形成环境中心数据库。

4 、建成全省“数字环保”总体框架。从总体上把握基础空间数据、各类环境数据的内容、特点,从细节上紧密结合环保局的实际情况和对信息技术的需求,站在最终实现“数字环保”的战略高度进行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现有多源信息的数字化、空间结构化、网络化和标准化,把已有的数据充分开发利用起来,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形成数字环保总体框架。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 04000001号 地址: 中国北京西长安街13号 邮编: 100804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