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部署  | 政策措施  | 动态信息  | 典型案例  | 专家观点  | 新闻评论  | 地方工作  | 试点示范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典型案例 > 信息化促进安全生产、节能减排
 
广州开发区以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
 
发布时间:2009-04-13 13:02      信息来源:信息化司
 
 

一、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历程

2005 8 月,广州开发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号召,提出加快发展广州开发区循环经济、启动申报和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工作,在资源“紧约束”的条件下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能耗、循环型产业,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全面推进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设国际化生态型新城区,并取得显著成效。 2006 年到 2007 年两年里,在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全区万元 GDP 综合能耗年平均下降 4% 。主要污染物 COD SO 2 排放完成了市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目标,万元 GDP SO 2 COD 产生量都低于国家生态建设标准。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和关键技术实施正稳步推进,利用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推进了一批资源梯级利用、循环利用企业的发展,实施了萝岗新城建筑节能、节能空调应用及广州国际生物岛集中供冷、地埋在生水厂、风光互补路灯系统等项目建设,迪森、珠江钢铁、恒运等一批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也取得明显成效。企业清洁生产已全面开展,目前,已有珠江钢铁、恒运电厂的 11 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约 20 家企业正积极组织实施。广州开发区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的愿望迫切,发展循环经济已形成良好的环境。 2006 8 月广州开发区被批准成为广东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并在 2007 12 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标志着广州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上了新台阶。广州开发区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也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二、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现状和取得的成效

2008 年,按照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广州开发区积极围绕区节能减排各项工作,勇于开拓,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8 年,广州开发区单位 GDP 能耗预计下降 4% ,万元 GDP 综合能耗降至 0.43 吨标准煤;预计全年 COD SO 2 排放量分别约为 9600 吨和 9200 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 3.74% 0.5%, 万元 GDP 的产生量 COD SO 2 均低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万元 GDP 水耗为 6.3 吨左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 5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 93.8%

三、以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工作宣传

充分利用区网站、《创业导报》、电视中心和“ E —学习”等各种渠道,开展循环经济宣传,循环经济已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层次有序推进的格局。通过举办科技活动宣传、发放科普知识读本、开办科普宣传长廊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专题宣传,引导公共机构、企业、公众树立科学、绿色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另外,利用网站、导报等积极发动企业参展 2008 年首届中国国际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积极拓展循环经济国际合作空间,研究推进与日本兵库县循环经济合作与交流。

(二)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信息化合作

广州开发区初步探索出一条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合作,谋求技术和智力支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子。广州开发区《区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萝岗中心区能源综合利用规划和建筑节能规划》和《广州国际生物岛循环经济技术规划》分别委托了广州市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和华南理工大学编制完成,并已通过论证开始实施。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环科院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广州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问题出谋献策。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

2008 年广州开发区用于循环经济专项的资金达 1500 万元。专项资金主要采用无偿资助、贴息、配套、奖励等方式对循环经济项目进行支持,重点资助和奖励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广州开发区通过区网站和《创业导报》发布了《广州开发区 2008 年度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并利用信息化手段指导企业做好专项资金的申请、审核、论证和资金拨付工作。通过利用该专项资金,预计可带动社会投资超过 10 亿元,初步估算节约 40 多万吨标煤,节电 1500 万度,节水 400 万吨,减少 SO2 排放 6000 吨,回收固体废弃物 4 万多吨。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减排统计工作

广州开发区按照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的具体要求,按照“淡化总量,控制增量,核定减量”的原则组织开发了“总量控制(减排)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设置了“目标计划、项目管理、总量台帐、总量核算、考核评价和决策支持”六大功能,实现了减排统计和自我核算的强大功能。通过半年的调试,基本实现了减排统计信息化。

四、以信息化促进循环经济的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围绕“提升制造、推动创造、拓展服务”的思路,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优先招引高科技企业、节能环保生态制造业及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围绕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以投融资体系为重点,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科学城和生物岛已经形成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优良环境,积极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企业总部、服务外包、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做好环保节能产业、体育产业、电子商务、研发中心、创意产业等一批新业态项目的招商引资,在广州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首善之区”中争当排头兵。

(二)研究建立技术支撑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各类科研机构在广州开发区从事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和环境领域的科研工作,建立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联盟。 参照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积极探索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区循环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循环经济生态俱乐部和清洁生产行业协会,构建有利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推进固体废物管理与交换信息系统建设。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络,促进工业固废的交换与资源再利用,为广州开发区推进循环经济提供基础支撑。

(三)研究建立并完善年耗能 10000 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加强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 制订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办法,完善统计和监测制度,适时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数据。对重点企业能耗进行统计监测,对能耗总量大、万元增加值能耗高,以及近年来节能降耗成效不明显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测制度。对能耗达不到行业标准或产品标准的企业提出整改建议和要求。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环境管理能力,在日产生废水超过 100 吨的企业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加快推进东区、科学城、永和区、萝岗新城、九龙镇大气环境监测子站的建设,建成高水平、综合性和有特色的区域环境监控中心。

五、信息化促进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广州开发区在信息化促进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循环经济建设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瓶颈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根据广州开发区“十一五”时期发展预测, 2010 年广州开发区综合能耗将达到 529 万吨标准煤,能源供应压力仍然很大。另外,广州开发区土地供应也非常紧张,直接影响了很多项目的进驻。这都对广州开发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信息产业,加快园区产业升级和转型是广州开发区解决资源瓶颈问题的迫切问题。

二是区内企业间、行业间生态产业链并未真正形成。 虽然广州开发区大多数企业都非常注重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程度较高,但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和要求来衡量,区内企业间、行业间废物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企业间相互交换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一个企业排放的废弃资源并没有完全被其他企业充分、有效地利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间、行业间的生态产业链构建还不理想。如何利用信息化来解决资源合理分配和信息共享,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六、政策建议

(一)加大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试点企业信息化的支持力度。 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试点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实施信息化也是个大的工程,而且这些投入短期内不一定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因此建议国家应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企业信息化的支持。

(二)把信息化促进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纳入各地的政绩考评体系。 建议组织建立信息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把信息化促进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考核体系,将发展循环经济的完成情况作为当地领导班子实绩的重要考评指标之一。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 04000001号 地址: 中国北京西长安街13号 邮编: 100804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