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努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分析研究推进信息化与钢铁工业融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推动钢铁企业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促进钢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一、钢铁企业信息化在融合中创新
(一)全行业钢产量过半的钢铁企业实现信息化的阶段目标
从2000年到2007年底,我国钢铁工业有30家企业或企业集团实现了信息化阶段目标,宝钢股份(含原宝钢梅山、宝钢不锈钢、宝钢浦钢)、武钢、马钢、衡管、湘钢、涟钢、通钢、杭钢、石钢、承钢、兴澄特钢、天管、首钢、济钢、邢钢、昆钢、新兴铸管、攀钢、重钢、广钢、韶钢、东北特钢、鞍钢、本钢、邯钢、建龙、唐钢、酒钢、太钢、唐山国丰等。它们占全国钢产量的51.3%。
其中,10家年产钢1000万吨的企业集团中有9家进行了信息化工程;还有7家民营钢铁企业也开展了大规模的信息化项目。鞍钢、首钢、宝钢、唐钢、马钢、建龙、通钢、沙钢等进行了较大规模扩建工程。新开工的企业大型信息化工程项目有宣化钢铁、安阳钢铁、南京钢铁、日照钢铁、新余钢铁等公司。
根据2007年统计,51家重点钢铁企业在企业全面资源管理、生产计划和统计管理、生产调度指挥、库存管理、财务资金管理、销售管理、技术质量管理、采购和供应管理、设备及备品备件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产销一体化系统、检斤计量化验系统、能源管理、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上下游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呼叫中心、数据仓库及决策支持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门户电子商务、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产品和工业辅助设计等23项涉及企业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都已不同程度地展开,特别是采购和供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等系统,销售管理超过90%的企业都应用计算机系统,产销一体化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在大型企业中展开。值得重视的是,能源管理系统、数据采购及决策支持系统已经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是2008年到2010年建设的重点。
仅2007年,51家重点钢铁企业信息化投入19.77亿,其中自筹15.53亿,用于购置计算机硬件6.9亿,软件4.9亿,通信系统建设3.9亿,信息系统维护3.1亿。2008年计划投入17.5亿。据估算,从2001年至今,这些钢铁企业信息化项目投资累积已超过60多亿元,而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远远超过投资,且最多5年能够收回投资。
(二)钢铁企业信息化在融合中实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流程创新
上述所有企业的信息化项目都进入了企业核心应用,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必备的设施,发挥了企业创新孵化器、精细化管理助推器、经营安全阀、国际化直通车和决策信息库的作用。其中半数以上的项目达到或者接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在我国传统工业领域是十分不易的。
例如,太钢的ERP+MES大型企业信息化项目上线,实现了采购、销售、生产、质量、库存、财务成本、设备等管理功能,以及数据仓库;建成了覆盖铁前钢后全部产线的三级系统,包括炼钢、热轧、冷轧等主要产线的MES以及10数套计质量(含能源数据采集)系统;初步实现了业务与财务的整合和产销一体化,达到了管控衔接、三流同步。鞍钢完成了自行开发产销一体化系统和SAP套件财务模块之间的异构系统连接,建成了覆盖生产设备、南洋实业、环保监测、物资运输和销售流程集中管理调度的生产管控中心。首钢集团在年内开通了迁钢、秦钢、顺义冷轧等企业的ERP+MES系统。宝钢股份完成了6个制造管理系统、4个数据分析系统和8个地区公司的ERP系统的集成,使碳钢全流程的计划排产得以实现。唐山建龙开通了产销一体化。在实现主产线产销一体化的基础上,唐钢引进SAP软件,开始建设ERP。马钢结合新建产线,全面扩建ERP+MES。湘钢实行厂校合作,开发成功了MES和产销一体化系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受到了显著效果。通钢引进中冠技术,全面改扩建企业信息系统。承钢在原有ERP系统上,新建了设备管理系统,把数据挖掘技术用于企业挖潜对标,正在进行热板卷的整体产销系统。沙钢大规模实施MES工程等等。
二、钢铁企业信息化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规模、内容、作用、地位来看,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已经发展到了需要进一步深化的阶段。这个深化阶段的特征就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提升钢铁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通过钢铁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创新,促进我国钢铁工业企业管理水平的创新。
(一)跟踪物料和合同,实现全产线的计划排产
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组织生产,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吸引新客户,稳定老客户,这是我国钢铁企业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的共识。为此,以销定产,产销一体,管控衔接,三流同步,成为6年来钢铁企业信息化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所谓产销一体,又叫定单上线,要求能够进行质量设计,安排并选择生产路径;能够打通销产转换,不但能打通基于量的销产转换,而且能打通基于件次的销产转换;能够进行有限产能约束下的排产;能够进行贯穿各个工序的一体化计划排产,按照订单排出炉次、浇次、轧次作业计划;能够在发生改判、降级、判废以及紧急情况下进行动态调度;动态调度中能够自动进行物料与合同的脱钩和挂钩;能够进行合同和物料(精确到炉次、浇次、坯块、板块、卷)的全程(涉及炼钢、轧钢工序及成品库)的跟踪,从而降低产成品的库存、提高交货期的精度。
这就要求质量设计进入制造,质量控制跟踪全程。在主要产线建成MES,实现冶、铸、轧计划排产一体化,实现动态调度;进行铁前生产管理;建成大宗原燃材料进场和产成品出厂的计量系统、检验化验系统及物流运输系统。
以钢铁企业为主体进行自主开发的企业,基本上顺利实现了上述销产一体化的任务,实现了冶、铸、轧计划排产一体化和动态调度,如宝钢、武钢、鞍钢等。采用了国际著名ERP产品的企业,三级系统采用了不同的解决办法,但是,大多数企业一体化的计划排产尚未实现,动态调度也是难题。这里面,解决较好的是湘钢、济钢。
宝钢在碳钢的生产中能够进行比较全面的生产作业计划及其优化,提供能在几分钟内完成的生产作业计划再编制能力。武钢能够进行比较全面的生产作业计划。马钢正在利用PSI的APS/ALS实施冶铸轧一体化计划编制,这是一个采用套件实现全流程作业计划的项目。
(二)精细成本核算,全面完成财务上线
钢铁企业信息化的第二大任务就是财务与业务集成。财务上线的关键是能够动态进行比较精细的成本核算。
所谓财务与业务整合,又叫账单上线,要求应收应付上线(意味着采购上线和销售上线);要求总账上线;要求资金管理上线;要求建设项目管理上线;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上线;要求生产成本核算上线;要求生产成本核算的粒度达到产品的品种规格;要求这种核算能够随时(例如日、周、旬、月、季、半年、年、前五年等)进行;要求预算管理上线,预算控制的作用大了,企业重要财务指标改善了,备品备件库透明了,对外信息披露差错次数显著减少。进而实现集团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企业还要利用国际惯例,在反倾销应诉中使用从信息系统中得到的数据,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避免加大应诉成本。宝钢、首钢已经有了这方面成功的经验。
财务与业务集成、账单上线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任务之一。它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使企业月结账、年终结账能够比手工系统或者财务和业务脱钩的电算系统有4~7天的提前量,提高财务数据使用的及时性,而且能够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而把分散的财务集中化,实现财务管理的创新,提高企业的经济安全性,促进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
目前,实施了企业信息化的钢铁企业中,有一部分财务没有上线,或者没有甩掉手工账本,或者没有甩掉财务的手工核算作业。财务上线后,有两三个月的双轨作业运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长期双轨作业,不但无端加大了财务工作量,而且留下了倒退的隐患,实不足取。
为此,需要企业高层的财务主管出面,统一认识,分析对账中的差异,定下解决问题的决心。使用套件的企业,要解决改判、判废、降级带来的合同脱钩、挂钩问题,解决产品生产实际消耗的动态核定的难题,实现全面甩账的目标。
(三)建立能源管理系统,支持节能减排
2007年,钢铁企业以构建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努力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控制废气废水排放;建设环境监测系统,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监控,促使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截至2007年,宝钢、济钢、武钢、通钢、南钢、杭钢、兴澄特钢等企业相继建成或正在建设能源管理系统或者能源综合平衡系统,为本企业节能降耗做出了贡献,还有许多企业已经立项。
能源管理系统是钢铁企业整体信息化的一部分。能源管理系统向企业ERP系统提供能源管理的各种数据;对生产过程所需能源进行优化调配和能源消耗的在线实时监控,确保生产用能的稳定供应;监控能源设备状况、能源设备集中管理与自动化操作。
能源管理系统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钢铁企业的系统节能技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在我国钢铁企业则处于起步阶段。它利用自动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计量仪表,对企业的能源系统进行全面和细致的集中监控和管理,通过管理而节约能源。主要由能源数据采集、能源信息管理、能源控制、能源协调、能源预测、能源平衡等功能组成。
宝钢能源管理系统按循环经济基本要求规划设计,以能源调度为中心,建立客观能源消耗评价体系,完善能源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和有效利用,加快系统的故障处理,提高对全厂性能源事故的反应能力,实现在公司层面对能源系统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优化能源调度和平衡指挥系统,达到能源管理高效、敏捷、经济,实现能源管控一体化。宝钢能源管理系统使分布于宝钢全厂范围的全部变电所、排水泵站和给排水设施、煤气加压站、煤气混合站及能源分配设施等通过计算机网络联结在一起,综合考虑能源供应和需求。目前,宝钢吨钢综合能耗、煤气的放散率每年平均降低1.6%,按6年间平均750kg/t计算,每年节支约8.8万吨标煤,约折合人民币2530万元。
2007年,由鞍钢自主开发的生产管控中心投入运行。鞍钢生产管控中心是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的生产指挥中心,是集生产、能源、环保、运输于一体的调度系统。通过对能源数据的监视和分析,达到生产指挥调度和能源调度,对能源需求和消耗状况的实时监控。占鞍钢总能耗近七成的铁前系统能耗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入炉焦比降低15.6%,高炉利用系数、高炉热风温度、高炉入炉品位均有提高;通过不同能源管网的闭环管理,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整改、完善,实现对污水的有效处理。同时扩大回用水的利用范围,最大限度提高循环水利用率,目前工业水循环率达96%以上。绝大多数工序水单耗同比有大幅度降低。
2007年建设的南钢集团能源管理系统动态调整气电负荷,回收转炉煤气,投运电除尘设备。煤气储备中心回收转炉煤气供机组发电,目前回收量已达到76立方米/吨钢以上,煤气综合利用后,创下自投产以来发电量最高纪录,达到同类企业先进水平。通过EMS系统监视水电气运行,掌握实时运行参数。对异常参数,通过调节能源介质的发生量或用户的使用量进行及时调整,力求保证能源系统供需平衡,缓解生产用电用热的矛盾。
2007年投运的济钢能源管理控制中心在确保生产用能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管控中心主要包括能源管理系统、环境监控系统、水气系统、电力系统、煤气系统。系统建成后,每日减少煤气排放282万立方米,减少氧气放散4.32万立方米。年经济效益3760万元。煤气柜位预测系统每日增加发电量4万kW?h,年可增加效益504万元。吨钢耗新水量由项目实施前的3.77立方米/吨下降至项目实施后的3.61立方米/吨,年直接效益304万元。电力系统实现了科学调度、削峰填谷、年节约电能直接经济效益为360万元。实现远程集中监控,节省人工费用292万元。
企业的ERP+MES系统,特别是冶铸轧一体化的计划排产功能,有效地协同了上下道工序的衔接,可以使加热炉的入炉温度提高300度,能有效地支持热装热送节能流程,这种效果已经在宝钢等企业显现出来。宝钢不锈钢分公司的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投入运行后,降低能耗5%,仅降低煤气排放量一项每年可为企业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
2007年,部分企业在焦炉管控中,节能降耗效果明显。济钢的大型焦炉集中控制系统应用了现代化大型工业网络技术、检测技术及控制技术,能耗降低1.5%~3%。首次成功实现煤气净化半负压流程控制技术和低水熄焦控制技术的国产化。武钢9号、10号焦炉干熄焦自动化控制系统工程投产后,焦炭的冷强度M40将提高3%,M10降低至0.47%,热强度提高2%,用干法熄焦产生的热能每年发电近4000万千瓦。马钢基于网络的焦炉管理专家系统,通过建立知识库和数据库相结合的管理信息库系统、焦炉加热优化控制系统、机车自动定位与连锁控制系统,将焦炉管理的专家经验与先进的自动控制结合,充分发挥了设备潜能,对焦炉全方位监控实现全新的管理模式,在稳定炉温、延长炉体和设备寿命等方面起到了保障作用。太钢、莱钢应用焦炉自动控制系统效果明显。
环保自动化的任务在环境监测、高炉出铁场和炉顶及矿槽、烧结、焦炉、轧钢等粉尘的控制和处理;煤气的除尘净化,煤气和其他燃气储罐的自动控制;各种废水排放控制,生产水和生活水处理,高炉和转炉渣、高炉和转炉泥的处理以及对产生大噪音的旋转机械、气体放散管进行消音控制等。武钢利用GPRS无线通讯技术开发出污染源监控系统。钢铁企业厂区面积大,污染源点分布广,多年来采用人工现场采样,使得采样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该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通讯等监控技术,对烟气、水质、工厂噪声、空气质量进行在线监测;利用视频图像对烟气污染源、污水排扣、道路路洒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观测整个监测范围,利用GPS卫星定位系统调度环保监测应急车。该系统加强了环保管控力度,提高了环保监测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强化能源管理促进节能降耗的主要举措有:
采用先进的检测和控制设备,打好节能降耗的基础。
利用电气传动设备本身的节能功能。
建设先进的过程自动化控制,节能降耗。
建立MES,协调工序之间的衔接,实现热装热送等节能降耗优化流程。
采用能源监测技术,建立能源监控网络,在收集能源消耗指标的基础上进行能源信息的深度开发。开展能源消耗分析与预测,开展产品能耗、工序能耗及吨钢综合能耗分析。
能源计划最优化技术:建立能源线性规划模型,开展能源供需平衡分析,编制能源生产、外购和外销计划,依据能源平衡提出供需计划;推广能源控制模型、能源综合平衡模型与优化调度模型的应用,达到能源分配最优化、能源计划最优化;实施能源在线调度及其优化。
(四)深度开发信息资源,把更多信息摆在决策层
我国钢铁企业在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资源深度开发(DW,OLAP,BI)和完善生产控制系统PCS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如今,钢铁企业信息化已经从信息的整合发展到了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和知识的挖掘。
宝钢在建立生产经营数据仓库和知识获取方面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列。他们开发了综合数据挖掘系统、基于数据挖掘的质量分析技术、基于数据仓库的客户服务知识库,创建了智能质量设计知识库,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武钢、通钢、济钢、新兴铸管等企业也在KMS方面开始了有益的探索。他们把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提高到企业竞争力的地位,有力地提高了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水平。
信息化工程上线的企业中,上百个关系数据库和实施数据库中存储了丰富的信息,如不及时加以筛选、分拣、整理,将会影响运行效率,造成存储爆满,把信息资源变成信息负担,而不得不进行存档处理。
其实,这些企业已经具备了建立数据仓库的基础条件,他们有必要及时调整思路,把开发的注意力转变到信息化项目满足企业高层的信息需求上来。要设计成本、利润、资金、产品、质量、设备、员工、客户、供应商等有关的主题数据库,从现有的关系和实时数据库中筛选出相应的数据,建立数据集市和仓库,建立公文档案文献库。利用即席查询、即席报表技术、全文检索技术,迅速完成企业高层随时提出的信息需求;进而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发出潜藏在质量、设备等种种信息仓库中的知识,提出改进产品质量,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的举措,完善绩效考核的手段;还可以通过数理统计、规划论、运筹学等工具,对数据集市的特定集合进行数学演算,建立必要的预测和优化模型。从而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联机分析;实施定性加定量的市场分析、客户分析、财务分析、质量分析和绩效分析,建立可视化的企业驾驶舱,促进企业战略研究的信息化。
在为领导层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持方面,钢铁企业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建立数据仓库、实施联机分析、进行数据挖掘并不神秘,有一批在售的产品,资金投入也不多。搞好了一次,可能就价值连城。为此,企业不但要搞好培训,还要注意从事财务、销售、质量等工作的处科级业务骨干中培养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典型,用典型开路,把员工自觉利用信息化优势的积极性带动起来,建设一个学习型、创新性的企业。在这方面,首钢矿业公司给我们带了个好头。
(五)企业要努力把电子商务与企业内部系统的联通,更好的服务于客户,降低销售成本
为了优化社会供应链,建立稳定的钢材客户,钢铁企业要与汽车、家电、造船、铁路等下游企业建立剪切配送中心等紧密型供应链。宝钢不但建立了大客户信息化通道,而且在通用、大众、一汽建立了配送中心,在配送中心建成了MIS系统。2007年,鞍钢也在东北建立了剪切配送中心。
(六)远程原燃材料物资计量检测和控制系统开始得到企业的重视
它是企业能源管控系统、ERP、MES系统的基础,是企业精细化管控的重要数据来源,太钢、韶钢、酒钢、邯钢等企业已经开始建设企业远程计量监控系统,实现全公司级的所有原燃材料、进出厂物资的计量和无人值守。韶钢远程计量监测系统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励。
能源计量管控一体化系统能够实时观察各种能源消耗量数据,及时了解现场生产信息,便于组织生产;能够进行能源动力平衡分析,保证各环节的生产稳定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废气放散,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及时、准确、可靠的监测和计量数据,有利于企业合理调度能源、加强成本核算、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能源计量系统使莱钢度吨钢综合能耗在国内同行业排前十位。太钢能源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实现了主要耗能介质的数据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结算电子化、计量现代化和管理精细化的目标。安阳钢铁公司、重钢等企业不同程度的开发了能源计量系统。
(七)技术路线创新
按照不同的市场模式、不同的功能需求,不同的企业特点,选择最优的技术路线,我国钢铁企业在信息化的技术路线方面有诸多创新。
从已经阶段性完工的项目来看,我国建设钢铁企业信息系统有如下典型的技术路线。
1.全程开发
宝钢股份、武钢、兴澄特钢、攀钢、广钢、重钢、本钢、建龙、东北特钢、新兴铸管、南钢等企业的信息化采用了全程开发的技术路线。
这种方法比较成功,特别是在解决钢铁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生产管理、实现产销一体化方面,表现出巨大的优势。目前,大多数开发者已经把他们的软件模块化了,使其开发进度与使用套件者相差无几。
当然,采用这种技术路线,要求开发者有较强的能力,包括钢铁工艺、生产和管理经验以及IT技术实力。当企业产品结构变化、新产线建成时,也要具备相应的能力,调整、修改、扩充原系统。
毋庸置疑,在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冶金专业的技术团队很难达到国际知名套件的水平,在财务管理方面,也难以达到国内专业套件的水平。
2.以套件为主、辅之以开发
首钢、马钢、杭钢、酒钢、石钢、昆钢、涟钢、邯钢、太钢、酒钢、选用了SAP的ERP软件和一些厂商的MES软件。济钢、承钢、韶钢、衡管、日照选用了ORACLE的ERP套件。天津钢管选用了INTACHA的ERP。邢钢选用了用友的ERP。通化钢铁(原系统采用了金蝶软件,集团正在扩建的系统选用中冠技术)、唐山国丰选用了金蝶的ERP等。国际知名套件如SAP,Oracle等在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吸纳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对我国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具有不断采用先进IT技术和延伸管理功能的能力;在发生国际贸易争端的情况下,系统中所采集的数据具有国际公信力。采取这种技术路线,在企业扩建时,原系统比较容易扩展。主要的困难在质量设计和生产调度方面。涉及炉次、浇次、轧次的作业计划、生产调度,及物料追踪等功能,与钢铁工业的特点密切相关,可以划归MES功能,但是,与之相衔接的质量设计功能,一般的MES套件不包括,简单使用ERP套件也无法解决问题。对于使用ERP+MES套件的项目而言,还必须下功夫解决它们之间的接口。
SAP的套件在行业里使用较多。SAP公司与MES供应商密切配合,HP、汉普、IDS、东软等实施商和钢铁企业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开拓适应钢铁生产的应用模式。使得在ERP层面采用SAP套件、在MES层面采用宝信、或者鞍钢、或者红河谷、或者北京钢铁设计院等开发的软件,或者采用PSI、I2、BRONER的套件,多途径解决钢铁工业的生产制造信息化问题。
3.开发与套件并重
鞍钢自主开发了产销一体系统,选用了SAP的财务业务集成功能。湘钢选用了ORACLE的ERP,开发了钢铸轧生产调度系统。
这种方法既能充分考虑钢铁工业的特点、有效解决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及物流管理的技术,又能使用套件在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长处,取两方面的优势为我所用,不失为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但是,这需要企业有魄力又有能力,要害是财务管理和生产管理之间的衔接。
从总体上看,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采用的是开发和套件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即令所谓全程开发的技术路线,也需要借鉴甚至引进。早期的开发者借鉴了国际先进的钢铁企业如美钢联、韩国浦项、我国台湾中钢的经验,购买了钢铁工艺特需的信息技术,使用并消化了在钢铁工业使用有效的国际著名计划优化套件如i2。后期的开发项目借用了前期开发的力量和成果。
三、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自动化发挥积极作用
电子信息及自动化技术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自动控制、人工智能技术、数学模型技术、计量检测技术、监视监控技术等等。
钢铁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是: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促进企业管理精细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提高企业现代化水平,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促进钢铁工业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中国钢铁协会在推进钢铁企业信息化工作指导思想是:以提高全行业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深化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节能降耗为己任,充分发挥引导、服务和协调功能,积极开展工作。
在协会各级领导的领导下,以协会年度工作计划为目标,热心为会员单位信息化建设服务;依靠行业信息化和自动化领域的专家,紧紧围绕钢铁企业的需求和解决行业的共性问题开展工作。
(一)组织开展行业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研究
根据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进展的阶段,已实施了信息化项目的企业其投入仍在持续,拟实施项目的企业还在增加,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开始提出如何评价信息化的绩效,如何看待信息化的投入和产出问题,如何评价信息化对钢铁企业管理流程优化与绩效的关系等深层次的共性问题。
对钢铁企业信息化绩效的研究,是行业信息化应用的重大课题,课题研究的成果对于钢铁行业企业决策者全面认识信息化的本质有重要作用,对于国有特大型、大型企业利用信息化实现管理创新、转变增长方式有直接借鉴作用。课题确认了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提出从IT技术、流程优化、财务业绩和战略匹配等四个方面评价企业信息化绩效,对照国际上信息化先进水平,对我国钢铁企业的信息化现状进行了总结。2007年,成立了以钢铁协会主要领导为课题组长的“钢铁企业信息化绩效研究”课题组。选择了宝钢、鞍钢、武钢、首钢、济钢、太钢、邯钢、石钢、湘钢、涟钢十家钢铁企业以及邀请国资委信息中心、清华大学的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课题研究报告的编制。
(二)发挥协会的导向作用
2006年编制了《“十一五”中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议》;2005年编制了《钢铁企业信息化及其效益指标体系》;2004年编制了《钢铁企业信息化分类编码的指导意见》;2003年编制了《编制钢铁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和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指导意见》。这些文件都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义予以向全行业发布。还编写了《钢铁工业技术支撑条件——信息化》、《钢铁企业信息化“十五”规划》、《钢铁企业信息化“十一五”重大专项技术——产销一体管控衔接》,根据协会要求每年编写《中国钢铁工业信息化发展报告》。这些文件和研究报告及时有效地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给予企业帮助、指导和行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导向。
(三)建立了信息化及自动化专项统计制度
为了更好的推进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提高信息及自动化建设水平,2007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重点会员单位开展了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专项调查,对部分信息化指标进行了实际采集。这项工作在各会员单位的支持和参与下,积累了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果。开展钢铁企业信息化自动化专项统计的目的一是为了掌握全行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程度以及进展情况;二是为钢铁企业信息化自动化专业统计奠定基础;三是通过每年专项统计工作,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自动化统计指标体系,为会员单位之间对比、企业内专业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展阶段,已经具备了信息化专项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条件。经钢铁工业协会、国家统计局批准,从2008年开始,将钢铁企业信息化年度统计纳入钢铁协会的综合统计工作中。
(四)加强信息化自动化国际交流,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2007年,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钢铁工业信息及自动化推进中心和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联合举办了“第三届钢铁行业信息化自动化国际研讨会”。会议的宗旨是推进钢铁行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促进企业广泛利用先进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运行和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减少污染,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同时,推动跨行业和跨国交流,促进互利合作。来自美国、日本、欧洲、印度、俄罗斯等国钢铁企业代表,国际著名信息化服务商与中国钢铁企业共同研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关键技术、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普遍关注的问题。就现代钢铁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钢铁企业产销一体化和ERP套件、生产计划、生产调度及其优化、企业集团的信息化、电子商务、钢铁企业与上下游产业链的信息化、商业智能的应用、实时数据库、人工智能在钢铁行业的应用、能源管理、环境监测及其自动化、新产品开发过程的仿真及虚拟化等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会议总结了钢铁行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成绩和经验,介绍行业信息化、自动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交流成功案例,推介适用于钢铁生产及流通企业的先进的信息化自动化理念、方案和技术。会议规模超过了前两届,对推进钢铁行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大会邀请了宝钢、鞍钢、武钢、首钢、马钢、兴澄特钢、中钢集团、日本JFE等钢铁企业和IBM、Siemens VAI、Perot Systems、SAP、IDS Scheer、PSI、i2和Gartner等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和服务供应商的专家作专题演讲外,还邀请了信息产业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铁工业信息及自动化推进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就行业发展、企业管理和信息化自动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发表演讲。此外,组委会围绕会议宗旨和议题向国内外钢铁企事业单位公开征集了200余篇论文,其中25篇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所征集的论文内容涉及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计量检化验、信息公共平台和软件,共有40家企业参与了论文的撰写。钢铁企业信息化自动化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信息化的实践中,技术不断总结提高、经验交流共享、让更多的企业和信息技术人员从中获益,对推动钢铁行业信息化自动化的发展,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五)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技术研讨会、经验推广交流会
信息化是一项创新的系统工程,钢铁企业需要协会组织全行业开展技术研讨会和经验推广交流等活动。几年来,在协会主要领导和原老部长的关心和支持下,为企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搭建一个开放的信息交流平台,起到协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组织召开了涉及行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专题研讨会、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应用推广会;与有关部门合作组织召开国内外信息化、自动化研讨会、新技术交流会。例如:编制企业信息化规划研讨会、网络架构和安全技术研讨会、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研讨会、首届数学模型技术应用交流推广大会、数据仓库与商务智能技术应用研讨会、钢铁电子商务建设座谈会、钢铁企业自动化技术研讨会等,在宝钢、武钢、马钢、首钢、济钢、攀钢、华菱集团召开信息化现场会暨钢铁企业信息及自动化年会。
(六)开展深入调查研究
完成了《钢铁企业“九五”信息化现状调查》、《钢铁企业“十五”信息化现状专项调查》、《钢铁工业自动化现状调查》、《数学模型技术应用调查》、《钢铁工业PLC应用调查》、《钢铁企业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现状调查》、《2006年重点钢铁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专项调查》;并已先后到武钢、湘钢、衡管、沙钢、兴澄、昆钢、重钢、攀钢、西林、东特、广钢、韶钢、石钢、邯钢、太钢、济钢、宝钢、涟钢、首钢等企业现场调研,了解信息化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行业解决的关键和共性问题。
(七)培育和促进钢铁企业信息技术产业队伍
培育和促进钢铁企业信息技术产业队伍的发展。其目标是:具有一批钢铁工业信息化、自动化复合型人才;具备领先水平的信息系统研发能力和集成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技术和产品;为主体企业信息化建设服务,走出钢铁行业,到国内外市场中发展,形成钢铁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钢铁行业已经组建了宝钢集团宝信软件、武钢工程技术集团、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公司、鞍钢自动化公司、马钢自动化公司、太钢自动化公司、昆钢自动化公司、通钢网航信息技术公司、攀钢信息工程技术公司等等,这些公司已经成为较有实力的行业信息技术公司,不仅是本企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主力军,亦是钢铁行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根据2007年统计表明,51家重点钢铁企业信息化自动化人员2万多人,其中软件开发人员4200多人,自动化人员9000多人,还有通信、仪表等。其中有4家单位可以承接国外信息化自动化工程建设。
(八)推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国产化
编写《电子信息技术在中国钢铁工业中的应用》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内刊中专刊登出。在全行业征集《中国钢铁行业信息及自动化自主创新成果荟萃》并编辑成册,向全行业推广,利用年会之际,进行自主创新成果展示;积极推广数学模型在板型控制中的应用、烧结模糊自动化控制系统、高炉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的成功应用案例,在行业中反映良好。
(九)做好与政府部门的对口工作
组织企业申请信息化专项国家贷款向原经贸委推荐,经审批,有13家钢铁企业得到23.3亿元贷款,总投资为36.2亿元。
完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委托的钢铁行业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工作,推荐钢铁企业信息技术应用项目、优秀项目、贴息项目、示范工程、示范企业,并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验收。例如:列入倍增计划的有济钢中厚板产线物流跟踪系统、武钢面向电子商务的整体产销系统、武钢焦炉控管一体化系统、太钢能源管理系统、太钢计量检验系统等近30项;获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优秀项目的是济钢中厚板物流跟踪系统;获国家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是武钢焦炉控管一体化系统、太钢喷煤控制系统;获行业信息服务机构示范企业是宝钢宝信软件公司、鞍钢自动化公司。
做好与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等政府机构交办的任务和对口联系。例如: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信息化专项贷款项目的可行性审查;与国资委联合召开信息化与管理创新交流会;与科技部联合召开电子商务会议;每年参加信息产业部召开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会议及参与制定“十一五”全国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工作规划中钢铁行业部分,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信息技术在钢铁企业节约能源方面的作用”,参加信息产业部组织的“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起草研讨会”等。
(十)编辑物发行《钢铁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快讯》
该快讯现已出版29期,编印《钢铁企业信息化知识读本》、《利用信息及自动化技术在钢铁工业节能降耗、改善环境、降低成本中的应用》论文集、《钢铁工业生产过程数学模型技术应用汇编》、《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支撑技术——企业信息化》、《中国钢铁行业信息及自动化产业资助创新成果荟萃》、《2007年钢铁企业信息化自动化国际会议论文集》。
(十一)表彰鼓励在企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2005年,经协会批准,经企业推荐、行业专家审查通过,对在企业信息化自动化建设中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与表彰和鼓励,首钢等22家钢铁企业和强伟等42名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
(十二)组建钢铁工业信息及自动化推进中心
2001年5月,在原副部长周传典同志的倡议下,吴溪淳会长支持下,在鞍钢成立了钢铁工业信息化自动化推进中心这一行业性组织,在钢铁协会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工作职责是,开展各项专题技术活动;召开全行业信息及自动化领域的年会;交流钢铁行业信息化自动化优秀案例及成果;研究钢铁工业信息及自动化领域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
(十三)组织行业专家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化方案论证、咨询和评审
应企业邀请,先后到唐钢、莱钢、昆钢、首钢、宝钢、武钢、鞍钢、酒钢、邯钢、马钢、锡钢、南钢、西林、太钢等企业进行信息系统方案论证、评审和咨询。
四、今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推进企业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一)继续推进钢铁企业管理信息化
要继续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重点关注还未启动以及正在建设的大型钢铁企业信息化的进展动态;分类指导中小型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已取得阶段性目标的企业深化信息化成果。钢铁行业的企业信息化不仅要继续扩大实施信息化的企业数量,还要拓展信息系统功能的覆盖范围,向提升质量和拓展功能两个方向深入发展。
对已上线投运的系统,尽快使系统达到稳定、可靠运行,并满足(集团)公司的业务需求。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信息化管理,确保信息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和效益。
集团化管理的信息化任务。随着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步伐加快,集团化对企业信息化提出了新的需求。构建一个统一的跨地域、跨所有制、多法人的企业集团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企业间从不同的业务管理流程、异构的信息管理平台快速整合。通过信息系统支撑特大型钢铁集团总部对“一业多地”的钢铁生产基地实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通过信息系统支持不同的管控模式。适应总部与不同法人财务会计管理的需要。建设地区间、企业间广域网络,实现跨地域的互联互通。促进钢铁企业集团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重点解决大集团财务、人力资源管理、集中采购和销售管理以及跨地域的广域网络建设。通过信息系统支撑特大型钢铁集团型企业对“一业多地”的钢铁生产基地实行有效的管控。
(二)重视信息化规划,规范工程建设
信息化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管理工程,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规程。随着信息化的深入,钢铁企业逐渐认识到企业信息化规划是企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的优化相辅相成,紧密融合。重视信息化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提高信息化对实现企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在制定企业信息化规划时,认真研究和理解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实现战略的业务模式,解析业务流程,从中寻找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形成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和需求,制订一个随企业不断变革的、对企业信息化有指导意义的、可持续改进的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信息系统作为支撑企业生产管理运营体系,其建设要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满足业务不断增长的需求。
钢铁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复杂,涉及高新技术多,工程建设的质量决定系统运行安全可靠,为避免为系统带来故障隐患,减少工程建设期的风险,从建设初期,要规范工程建设程序,项目管理到位,必要时引入工程监理、专家阶段性评审等措施,保证工程建设的实施进度和工程质量。
要遵循软件工程规范,实施软件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务于企业的后续开发和持续改进。所有企业都要重视软件的资产管理,保护知识产权。
企业要为实施信息化创造条件。建立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机构,明确它的职能。企业信息化主管领导(CIO)要是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明白人;建立合理的信息化建设投资和管理体系。保证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是企业信息化持续发展、安全运行的长效机制。建议每年从企业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信息化的工程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
(三)推进企业业务流程优化,促进信息化持续改进
认真理解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过程是管理创新、流程优化的过程。树立信息系统服从于业务流程重组、业务流程创新,促进信息系统优化的理念,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而在业务流程创新中完善信息化,推动流程创新以提升管理创新。为此,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要实施软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四)推进信息化促进企业管理精细化
企业精细化管理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才能实现。钢铁企业ERP系统为企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企业管理由粗放走向规范,由规范再走向精细。推进企业创建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推进六西格玛精细化管理方法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五)推进中小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
中小型钢铁企业以特色品种和产线长。往往品种少、规模小,流程相对简单,信息化基础及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信息化建设可以借鉴其他同类型企业的实施经验,提出满足本企业特点的信息化目标和任务,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路线,采用科学的、适应企业发展的体系结构和软件产品,快速构建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适应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企业信息系统平台,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加速企业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六)加快钢铁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应用研究和核心技术研发力度;研究解决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和共性问题,是指导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进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关键。
(七)加快发展钢铁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
生产制造执行系统是钢铁企业信息化体系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企业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的接合部。对于生产宽厚板、热轧板、冷轧板等高附加值的精品板材生产系统的钢铁企业,对于一切按用户需求安排生产的产线,更应重视MES的建设。近年来,许多钢铁企业积极建设MES,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经验。
(八)大力推进钢铁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PCS)
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是钢铁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现代先进工艺的重要关键手段和保障条件。它与工艺路线、制造装备、生产流程和组织方式等密切关联,具有优化生产工艺、增强调度及协调控制能力。
(九)建立能源管理系统(EMS),促进节能降耗
能源管理是钢铁企业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能源、改善环境,实现从单一的装备节能向系统优化节能的战略转变的重要措施,也是创建节约型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必然要求。要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建设能源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努力实现能源集中控制,提高劳动效率,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发电控制技术。
现代化的能源管理中心是体现钢铁工业节能水平的标志。能源管理中心应能做到确保生产用能的稳定供应;充分利用低价能源代替高价能源;对能源集中管理与自动化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推广利用信息及自动化技术,促进节能降耗,改进能源利用效率。
(十)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化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信息化向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领域深入,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企业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更加迫切。大部分企业级的主干网络建成运行,成为企业信息化的神经系统,与企业生产、管理融为一体;计算机系统成为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资源。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信息系统安全与风险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保护已经成为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十一)提高信息资源深度开发的能力和水平
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先导,发挥信息服务的作用,提高信息资源的辅助决策效益,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环境,推动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服务于企业决策。强化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信息资源观;着力开发和有效利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息资源。
推进信息共享;增强信息服务能力,拓宽服务范围;推动信息资源总量增加和质量提高,提升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
建立数据仓库,实施联机分析,进行数据挖掘,运用数理统计方法,采用可视化技术,深度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逐步建立企业生产指挥调度中心和企业生产经营驾驶舱,支持科学决策。
(十二)稳步推进钢铁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间的竞争逐渐体现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骤然放大到全球范围;灵敏的信息网络使企业得以与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随时随地进行深入交流,进行全球全方位的协作。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以中心生产厂为核心,囊括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物流供应商及往来银行等社会配套服务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十三)发展中国钢铁企业的信息产业
钢铁企业的信息产业发展要着眼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掌握钢铁工业信息及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充分利用国家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稳步发展信息产业队伍,提升队伍素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使我国钢铁工业的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留住骨干人才机制,完善人才保障体系;加大企业信息及自动化专业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培育一批钢铁行业掌握最新信息及自动化专业技术、熟悉钢铁生产工艺、了解钢铁企业经营管理、具有开发创新能力,技术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能够适应信息化事业发展的管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动态、竞争、开放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和机制,形成用好人才、凝聚人才、吸引人才、造就人才的浓厚氛围。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急需人才。建立课题首席负责人管理机制,坚持按贡献参与分配、科技成果价值化的原则,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予以重奖。
(十四)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设施是钢铁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平台。鼓励企业综合信息网络方案研究开发与应用,建成结构合理、高速宽带的企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企业信息网络应该适应企业发展和信息化的需要,注重基础网络结构的建设,健全企业信息网络体系,完善优化网络系统,理顺网络架构,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速度,促进计算机数据通信网络、话音通讯网络、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融合,集成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网络平台;改造企业现有的管理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电话网,使之升级为现代信息网络,并与国家公共信息网络以及国际互联网络作必要的跨地区、远程接通。推进企业管理网络与工业控制网络直接连接。强化和提升综合信息基础设施的能力。
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和网络应用功能,提高网络接入率。提高电信、电视的覆盖水平,促进互联网普及应用。开展网络媒体和企业门户的应用,开展IP语音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十五)重视钢铁企业的通信业务建设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通信建设已初具规模,基本上适应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需求,为钢铁企业的生产管理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随着企业体制、机制的改革,现有的通信组织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随着数字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专用通信网络(话音通信)发展迟滞,生产调度通信、无线对讲等通信业务发展较慢。然而,由于企业管理的需要,视频监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发展很快,“三网融合”已经在一些企业得到初步尝试。
(十六)建立企业信息化自动化技术指导规范(技术标准)
随着企业信息化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面临的技术指标需要规范、系统功能需要明确,达到的目标需要准确。因此,协会要组织行业专家,发挥专家作用,制订钢铁行业信息化自动化的技术、功能指导规范。
(十七)推进行业信息化
建设以钢铁行业数据中心、信息平台为基础,综合运用商业智能、人工智能、Web服务等技术,提供行业经营分析决策的支持手段,提高钢铁工业经济运行安全监测预警能力;建立钢铁行业预警机制;建设基于主题的综合信息分析系统;实现全行业安全运行监测的制度化。
推进钢铁协会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实现协会机关办公信息化,共享信息和分析工具,提高信息深加工能力;实现协会与各会员单位、与部分相关上下游行业、与相关国际组织的信息采集规范化和信息管理结构化;以信息化管理配合协会工作流程规范化;重点完善利用信息技术对行业内外各种类型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全行业的数据中心;建设综合统计分析报表系统和分析查询系统;研究和开发行业进口钢材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和开发钢材分品种供需分析决策支持系统以及专家模型分析系统;建设全行业统一信息发布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