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部署  | 政策措施  | 动态信息  | 典型案例  | 专家观点  | 新闻评论  | 地方工作  | 试点示范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策措施
 
《青岛市关于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意见》
 
发布时间:2009-04-13 14:23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推进青岛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现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面向需求、深化应用的原则,加强政府协调引导力度、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以信息产业、信息服务业发展和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体制、管理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为着力点,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从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朝着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友好方向优化升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水平,形成与青岛的区位优势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目标

  1、到2015年的远期目标: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有较大提高,作用效果明显增强;信息技术很好地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营销、企业管理四大环节,使得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旺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企业。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到2010年,通过实施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和推广工程,力争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大幅提高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全市传统工业的信息技术装备95%以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50%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大现有装备的信息化改造、工业软件的开发应用力度,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率达到80%以上,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先进控制技术在流程型生产企业中应用普及率达到9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技术的应用率达到90%以上;
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中有80%以上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全面实施电子商务。
 
  (2)信息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重点在电子家电行业,提高技术自给率,形成以数字家庭、网络家电等为主体的信息家电制造产业集群;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在全球具有显著影响的信息家电产业基地和国内新兴的集成电路设计、生产基地。
  (3)信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2500亿元左右,年平均增长率10%以上;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营业收入年增长率23%以上;“两化融合”对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
 
  (4)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重点耗能企业普遍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对节能的贡献明显增大,对减少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重点工作和任务
 
  (一)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抓住对全市经济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找准信息技术应用的着力点和支撑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进、消化和发展我市经济发展急需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逐步实现信息技术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发展具有高度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产品和项目,培育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新型产业。
 
  (二)组织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三年滚动计划

  结合青岛市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际需求,继续实施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工程并进一步推广应用,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使企业设计研发、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实现信息化。建立行业信息化综合集成应用示范重点工程,提升集团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开发企业间网络化协同平台、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采取市与所辖区(县级市)间联动方式,促进 “两化融合”的协调发展。
 
  从2008年到2010年,每年在每个区市培育1-2家示范企业和2-4个示范项目,做到每个区市有示范和样板。每年重点培养20个示范项目并给予扶持。培养青岛市“两化融合”百强企业。
 
  (三)把握行业特点,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
 
  1、电子家电行业。在电子家电行业率先实现“两化融合”。发挥我市知名大企业集团的品牌、市场和规模优势,搭建行业和集团的供应链协同商务平台,吸引产业链上游产品供应商、国内外制造商、采购商、配件供应商参与我市电子家电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使配套产品与主导产品同步高起点发展;开发、生产智能化家电产品和家居集成高端产品,促进传统家电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球重点家电产业研发、生产和物流基地。
 
  2、纺织服装鞋帽行业。积极推进纺织服装鞋帽行业的信息化,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积极采用人体数码扫描技术和裁剪缝纫自动组合技术和装备,实现服装设计和制造的集成;发展纺织生产自动检测和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产品质量及管理水平;应用织物染色印花工艺参数在线检测技术和针对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为目标的自动控制系统;实施以顾客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
 
  3、食品饮料行业。食品饮料行业实现精益生产。应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线和关键设备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推广应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电子商务和商务智能等,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企业采购、库存、销售、配送等环节的管理。
 
  4、化工橡胶行业。化工橡胶行业实现清洁文明生产。以研究开发和推广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技术、应用在线检测技术、新型分离和混合技术以及推广实施流程行业企业资源计划(ERP)为主要目标,重点搞好石油化工、精细化工、轮胎、化肥等领域的流程控制与优化技术、化工故障诊断技术、监控与安全系统技术、工程设计技术等应用。以提高企业自动控制水平为突破口,推进全行业的信息化管理。在部分重点企业进行分子设计技术、仿真技术试点。
 
  5、机械(装备)制造业。全面提高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汽车设计制造企业按照现代企业信息化集成模式进行改造,实现整车装配生产线的集约化和自动化,重点研究高速车辆制动稳定性和操纵稳定性技术、电子集中控制系统;船舶企业重点提升船舶设计及生产计划的优化调度水平,发展现代集成造船,提高船舶的设计建造水平;其他机械制造企业重点提升机械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和关键部件的创新能力,重点研究数控改造技术、模块化控制技术、可重组柔性生产线控制技术。广泛采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故障诊断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6、农业“龙头企业”。发挥青岛农业“龙头企业”作用。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与农村的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推广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模拟等技术,逐步实现精准选种、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施肥、精准田间管理和精准收获等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加快推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广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农副产品电子商务系统、农资生产流通管理系统、农业节水信息系统等应用技术和系统,加快农业机械的信息化改造,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RFID技术在农业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中的应用。
 
  7、商贸流通和物流行业。推进商贸流通业信息化,推广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以及电子订货系统等的应用;鼓励大中型流通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实现虚拟市场和实体市场有机结合。依托区位优势建设现代口岸物流基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口岸物流信息系统;推广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扶持传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建设口岸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集成化的口岸信息枢纽,推动依托青岛港及保税区的国际性物流中心发展。
 
  (四)大力扶持面向行业的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借助于大企业集团电子商务应用形成的良好环境与条件,推进重点行业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通过电子商务整合资源的新型供销模式;不断完善信用服务、安全认证、网上支付、现代物流等支撑体系建设,推动B to B 和B to C电子商务的应用;建立产品数字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能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结合的嵌入式软件和开放型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实验室。
 
  (五)逐步建立以数字化设计为核心的产品创新体系

  根据我市传统产业的布局,在产品创新体系上下功夫,突出体现信息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以及高可靠性的特点,重点开发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环境协调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同时注重在制造环节加快信息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嵌入式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和引进高精度、数字化、智能化基础制造装备和系统。
 
  三、政策与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加强行业协会、综合部门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跨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整合相关部门的资源和力量,统筹考虑先进信息基础设施和行业创新平台建设,对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等“两化融合”的重大问题,制定明确的目标、规划,合理安排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完善项目后评价和审计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并推广CIO制度。
 
  (二)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同时强化企业投资主体意识,鼓励企业加大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资金投入。市信息产业专项资金加大对“两化融合”项目的支持;充分利用好国家及我市两级电子“倍增计划”的资金;有条件的区市要安排一定资金,有计划的培育当地的示范企业和项目,对列入“两化融合”、“倍增计划”的重点项目和企业,给予配套支持;积极稳妥地发展风险投资机制;优先推荐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重点示范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组织和落实好原信息产业部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的“支持信息产业与信息技术应用开发性金融贷款项目”。
 
  (三)出台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全面落实《山东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制定出台的鼓励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具体政策意见。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帐征收的企业,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中,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开发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企业在信息化改造中所购置并实际使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符合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标准的,经认定享受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符合系统集成资质认证条件的,予以优先认证;传统产业企业和本市软件企业合作开发的对本行业信息技术改造有较大促进作用的项目,政府资助时优先考虑。与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有关的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获得的收入,可按规定免征营业税。
 
  (四)加快培育各种相关中介服务机构

  有效整合、配置优化社会资源,政府、社会、企业形成合力,催生不同层面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非政府组织(NGO)服务体系,培育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开展第三方项目监理、第三方咨询服务、资金监管服务;大力营造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建立与之相关的各种孵化器和研发基地。

  (五)加强人才培训

   重点培养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熟悉传统产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制定具有行业和青岛特点的信息化人才培养规划,加强各类信息化人才培训机构建设。建设规范的信息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实施国家“653”工程,大规模开展信息技术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加强专业人才的终身培训。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 04000001号 地址: 中国北京西长安街13号 邮编: 100804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