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工作

当前位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首页 > 地方工作

湖南省智能制造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6-12-30 09:26    文章来源:装备司

近年来,湖南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培育了工程机械、新材料等一批千亿产业及千亿集群,打造了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联重科、三一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制造领域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在新的时期,湖南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通过制造强省建设,把智能制造作为新形势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主攻智能化,推动工业2.03.04.0的统筹发展,加快“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的转变。

1.  湖南省智能制造发展总体概况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制订了一批文件政策,组织了一系列推进活动。在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领域实施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设形成了一批智能化工厂、智能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及智能化运营新模式,有效促进了省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以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以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和工业控制系统为代表的智能核心装置,和以智能化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化工程机械、智能化电力设备等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得到快速发展。智能装备的先进生产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创新,机械、汽、船舶、车等行业基础制造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步伐加快,钢铁、石化、有色等行业加快普及先进的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关键工艺流程数字化率不断提高。据国家工信部发布的数据,2015年,湖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综合指数为82.22,位居全国第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54。湖南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现逆势增长54%。智能制造工程的前期实践,有效促进了湖南省工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也为下一步加快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1产业优势明显

从工业总量来看,今年1-9月,全省装备工业累计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126.1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9.9%,增加值对全省工业的贡献率为50.3%。从产业结构来看,形成了电工电器、工程机械、汽车、电子信息等千亿产业集群。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和节能环保产业来势较好,特别是对增材制造、北斗导航、智能驾驶、航空航天等前沿产业抢滩布局,有可能培育出新的支柱产业。从产业竞争力来看,工程机械产业占据国内绝对领导地位;轨道交通产业在国内处领先水平;中小航空发动机是全国重要的生产研发基地。晟通科技、博云新材、远大住工等企业技术领先国内新材料行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全球最大的纯电动大巴生产基地;电子信息细分领域聚集了以蓝思科技、长城信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单项冠军型企业。

2创新能力突出

创新资源丰富。“十二五”以来,湖南装备制造业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8家,至2015年底,全行业建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7家。同时还建起5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国家级创新示范企业和一批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大批由湖南企业主导制订的标准被确定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创新成果丰硕。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高性能C/C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联重科和铁建重工相关重大技术填补了国际国内技术空白。如世界最长臂架混凝土泵车(101米),最大工作辐度的塔式起重机(工作半径超100米),世界最大起重能力的履带起重机(最大起重量3600吨),世界最高电压等级、最大容量的电抗器(320兆乏/1100千伏),世界功率等级最大的6500VIGBT,世界最大功率的交传电力机车(单轴1600KW,六轴9600kW),还有A型、B型城轨车辆等。

3涌现一批示范企业

全省已有三家企业被评为全国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单位,18个项目列入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11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重大专项。长沙雨花经开区被授予“湖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示范园区”,南车株机公司等首批10家企业获得“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中联重科、三一集团、远大空调等领军企业实现了基于互联网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拓展了产品价值空间,加快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步伐。

2.  湖南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近年来,湖南省全面贯彻《中国制造2025》,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以创新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中心,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工作。着力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推进体系

1)组建了一个工作班子。组建“湖南省对接《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协调推进小组”,负责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统筹制造强省建设工作,协调推进全省制造业发展重大事项,制定并组织实施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

2)聘请了一支专家团队。设立“湖南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从行业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聘请一批由在湘院士领头的专家团队,为省委省政府决策、企业发展提供战略咨询和科技服务等。

3)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进一步摸清湖南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基本情况,国家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在湖南的基础、全国地位、优势亮点,研究制造强省建设的突破方向、主要路径和政策措施。

4)编制了一个专项计划。编制《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提出了“1274”发展战略,即:加快发展12大重点产业(在国家明确的十大重点领域和湖南省具有明显特色优势的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大力实施7大专项行动(创新能力建设工程专项行动、智能制造工程专项行动、工业强基工程专项行动、绿色制造工程专项行动、中个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专项行动、制造+互联网+服务工程专项行动、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着力打造制造强省4大标志性工程(标志性产业集群、标志性产业基地、标志性领军企业、标志性品牌产品)。“1274”行动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要抓手,着力发展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大力深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对照2020年的制造强国建设12项主要指标,其中8项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项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5)启动了一批重点项目。到目前为此启动了100个制造强省项目,抓紧开展前期工作,加快开工建设,加快施工进度,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2落实《湖南省智能制造工程专项行动方案》,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示范推广行动

出台了《湖南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认定管理办法》,组建了“湖南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在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工业、国防军工与民爆烟花等湖南经济重点产业领域,通过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推广智能制造。推进中厚板智能焊接生产线/单元、无人化柔性焊装车间、民爆物品智能生产线、无人化铸造车间、高端医药制造自动化生产线、花炮制造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物流车间等一批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在全省各行业、各市州,分步骤、分层次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

3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广平台建设

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数字工厂(车间)、智能化改造等提供技术咨询、方案设计、流程改造、装备开发、安装维护等专业服务。加快建设一批面向智能制造的创客空间项目,积极探索通过众筹模式发展智能制造。长沙市建设了一个以应用为核心的新型服务平台,即“长沙工业云平台”,并启动了一批示范项目。去年启动第一批30家、今年启动第二批200家示范企业的智能化改造,以此带动全市260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引导全市制造业向离散制造、流程制造、智能装备产品及远程智能服务等六大方向推进。

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推智能制造快速发展

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湘发[2014]11号)、《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湘发[2015]3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5]46号)《湖南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湖南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等一系列文件,支持工业快速发展。

为进一步做强做大我国轨道交通产业,今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快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湘政发[2016]26号),共十六条具体支持措施,整合各类资金80亿元,从创新驱动、金融支持、人才支撑、市场培育、要素保障、产业生态构建等各方面对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主要措施如下:

1)在省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中设立50亿元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子基金,按市场化运作,引导各类社会资金、金融资本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

2)重点支持株洲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20162020年,省政府共安排省级转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20亿元。

3)支持创建国家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企业构建和完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标准体系,支持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建设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和实验室,对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个人和团队,给予500万元研发费用支持。

4)对认定为国家级的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给予200万元奖励,对认定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给予100万元奖励。

为支持湖南省航空装备产业发展,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印发了《关于支持航空装备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湘政发[2014]4号),和即将出台的《加快航空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大力支持航空装备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推进航空装备产业集群发展、促进航空装备产业科技创新、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着手推动全省航空装备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完善航空产业示范园基础设施由省财政给予贴息补助,优先保障新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依法做好用地保障和服务工作,建立航空装备产业人才支撑体系,为发展航空装备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出台了《湖南省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奖补政策》在新能源汽车购置、产业发展、运营推广等方面省级财政将给予资金支持。

4.  工作

1基本思路

围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关键环节,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等12个重点领域,突破和掌握一批智能制造技术和产品,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装备和服务领域骨干企业,发展一批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基地,促进全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取得明显进展,企业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改善。

2下一步重点任务

1)发展智能装备。积极研发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工程机械、智能电力装备、智能环保装备等12大重点领域相关智能装备,加快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装置核心技术。

2)推进智能制造。鼓励企业加快以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装置为主的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推广采用智能设备互联互通、生产过程实时调度、自动识别、在线监控等智能技术为主的智能化生产,推进产品数据采集、故障诊断、产品信息可追溯的智能化管理。

3)强化智能服务。大力发展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设施与系统的方案设计、工程实施和综合集成服务。

4)开展试点示范。按照智能制造相关要求和技术指标,年内评定出10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20个智能制造示范车间,予以重点支持,并在全省示范推广。

电脑版网站 阳光小信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地址:中国北京西长安街13号邮编: 100804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标识码:bm07000001

京ICP备04000001号-2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