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工业基本情况
一、工业发展历程
“一五”期间156个重点项目有7个落户洛阳市,布局了第一拖拉机厂、轴承厂、铜加工厂、矿山机器厂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与此同时,国家在洛阳市对应设立了拖拉机研究所、轴承研究所、耐火材料研究院、空空导弹研究院、电光设备研究所、有色金属研究院等一大批国家级科研院所,被确定为新中国重点建设的重要国家级工业基地,享有“共和国工业长子”的美誉。
二、工业发展现状
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洛阳市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总体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主导产业地位突出,龙头企业作用凸显,园区载体功能强大。近期,洛阳市还获批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入选“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市”(全国首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为全省唯一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一)总体规模不断壮大
2015年,洛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76.9亿元,占全省的9.2%。2015年,洛阳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达1183.1亿元,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5.3%,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3.7%,制造业进出口总额达164092万美元。
(二)产业结构日益优化
洛阳市制造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极大带动了制造业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十二五”期间,洛阳市加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了《关于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以机器人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七大产业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洛阳市也成为全省唯一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三)创新能力逐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洛阳市全市投入科技研发经费249.5亿元。洛阳市荣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连续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称号。中信重工“双创”经验、“大工匠”制度受到李克强总理的充分肯定。
(四)主导产业地位突出
洛阳市已经形成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石油化工等产业为主导的制造业体系。此外,洛阳传统优势制造业产业逐步向高端化迈进。目前,全市形成了大型成套装备、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装备、轴承及基础件等五大装备制造业支柱产业。
(五)龙头企业作用凸显
洛阳市传统优势产业主要依托国家重点项目,形成和发展了一批规模优势突出的行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较多,主要有洛阳玻璃、一拖股份、中信重工、轴研科技、中航光电、洛阳钼业、通达股份、北玻股份、隆华节能、杜康控股等。
三、工业业园区建设情况
在全省178家产业集聚区中,洛阳市有18家,在全省各地市中数量最多。在18家产业集聚区中:主导产业包括装备制造的有10家集聚区,其中伊滨产业集聚区、洛阳空港产业集聚区的特色集群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洛阳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洛阳工业产业集聚区的特色集群为农机及工程机械制造,宜阳县产业集聚区的特色集群为轴承制造,偃师市产业集聚区的特色集群为三轮摩托车制造;主导产业包括有色金属的有4家,其中新安县产业集聚区和伊川县产业集聚区的特色集群为铝精深加工;主导产业包括石油化工的有1家,即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
四、工业经济发展规划思路
(一)实施高端引领工程
根据《中国制造2025》以及国际制造业产业趋势,结合洛阳产业发展基础,关注前沿技术制高点和市场空间,奠定先入为主、先发制人的主动优势,在先进装备制造,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以及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四个新兴产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两个未来产业等领域抢占产业制高点,打造“洛阳制造”新高地。
(二)实施两化融合工程
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围绕石化、有色、机械装备制造、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和交通装备、工业机器人、电子信息等新兴领域,探索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实施“制造业+互联网”工程,加快推广运用互联网新模式、新手段,推动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上的嵌入式应用,提升工业装备和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三)实施质量强市工程
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活动,推广应用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增强质量意识,追求卓越绩效;完善质量技术保障和标准体系,支持大中型企业制定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引导中小微企业贯标达标,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和实验室。
(四)实施“双赢并进”工程
按照国家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指引,增创驻洛央(省)属国企体制机制改革红利,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混合所有制、现代治理结构、薪酬激励机制、决策流程管理机制和主辅分离体系。释放民营经济活力。转换路径,抓大帮小、优化服务,全面形成全市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
(五)实施军民结合工程
以全市军民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立扶持政策完善、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体系。重点围绕光电、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及轴承、北斗等领域实施一批军民结合项目,不断提高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
(六)实施园区升级工程
按照第三代、第四代园区的建设要求和建设标准,对产业集聚区进行转型升级,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先行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文明示范区。严格按照园区主导产业定位,统筹安排项目布局,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七)实施科技金融服务工程
推动产业金融改革创新,进一步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大力引进金融机构,扩展融资渠道。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开展科技保险服务,加快构建多层次、跨区域资本市场体系;探索设立科技金融专项资金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一站式融资服务。
(八)实施开放带动工程
引导优势企业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积极“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装备制造合作和跨国并购。支持矿山装备、农机装备、电解铝等传统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境外生产加工基地和产业园区。鼓励企业将境外投资获取的资源、产品、技术、营销网络、融资渠道等用于促进洛阳市相关产业向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