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享春城之美誉,灵秀而迷人,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然成趣。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别是有高原湖泊滇池在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昆明是滇中城市群的核心圈、亚洲5小时航空圈的中心,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之一,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开放的昆明一直是东亚大陆与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各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及政治联系的陆路枢纽。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使昆明成为中国主要的会展城市之一。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62.6万人,市中心位于北纬2502'11,东经10242'31。


城市名单

基本情况

昆明市工业基本情况


一、工业发展概况

昆明工业历史传承悠久,在中国工业史上,曾经创造了多个国内第一。如,中国第一台2000千瓦发电机、第一台500匹马力发动机等。80年代,昆明的“五朵金花”(“白玫”洗衣机、“春花牌”自行车、“兰花牌”电冰箱、“山茶牌”电视机、“茶花牌”汽车)风靡全省、飘香东南亚。90年代,昆明的烟草制丝复烤成套设备、自动化仓储配送物流系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床制造工艺水平和加工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制糖机械设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现在的大型铁路养护机械成套设备、微光红外夜视成套设备等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烟草及配套、冶金、化工、非烟轻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涵盖工业37个大类、129个中类、214个小类。

工业规模总量方面,工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709.62亿元增加到20151041.76亿元,年均增长7.98%,昆明作为云南工业发展的“排头兵”,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近三分之一,排全省第1位,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第15位。工业投资方面,“十二五”期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817.23亿元,年均增长9.41%,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78个、竣工276个。百事可乐、中铝昆铜、燕京啤酒等一批世界、国内、民营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建成投产。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轻重工业比重为47.7:52.3,重工业比重较2010年下降2.13个百分点;制造业比重达83.21%,非烟工业比重67%,高新技术产业比重22%,先进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成为亮点。企业培育方面,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3家。其中,云天化、红云红河、云南铜业等4家企业产值超100亿元,云南白药、滇金等4家企业产值超50亿元,昆明中铁、云内动力等40家企业产值超10亿元;赛诺制药、雪兰牛奶等325家企业列入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南磷集团等41家企业进入云南民营企业100强。龙津制药等23家企业境内上市,31家新三板挂牌,境内上市和新三版挂牌企业占全省比重达到78%。

二、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根据《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未来一个时期我市将大力培育发展“188”重点产业,即一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8个工业产业,8个服务业。8个工业产业即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制造4个新兴产业,化工(含石化)、冶金、非烟轻工、烟草及配套4个传统优势产业,也就是我们所提的“4+4”工业产业体系。

(一)4个新兴产业

1.装备制造业。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不包括驻昆军工企业),从业人员4.04万人,完成工业增加值71.33亿元,占全市工业的7,2%,增长4.8%;完成工业总产值319.9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0.7%;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12.32亿元,利税总额18.77亿元,利润10.8亿元。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14户。在汽车发动机、数控机床、大型铁路养路机械、自动化物流设备、电力设备等5个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上同时具有规模、研发、品牌等优势。在全市14个县(市)区中,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经开区装备制造业总量占市的比重较高,其中占比最高的是经开区;经开区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也占到了其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30%左右。全市装备制造业内规模最大的企业一中国铁建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官渡区。近年来,沈机昆明机床、云南CY集团、昆明电缆、天威云变、哈电机(昆明)等先后引进沈机集团、天水兰天、保定天威、哈电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

2.生物医药产业。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有42户(生物企业未单列统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41.4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4.82忆元,增长0.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5%。多数医药企业逐步从原材料交易和初级加工,转入重视研发、开展深加工,逐渐形成特色竞争力,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生物医药种质资源保护及驯化种植示范基地主要布局在晋宁、宜良、富民、寻甸、禄劝、倘甸等县区、开发区;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加工、现代装备研发制造主要集中在昆明主区、高新、经开、西山、五华、呈贡工业园。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20户,其中:云南白药集团、昆药集团、积大制药产值超过了10亿。云南白药集团、昆药集团进入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昆明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有以生物医药、生物农药、生物资源开发及生态产业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产业群、生物技术专业孵化器和公共技术平台,生物产业加工制造中心基本成型。

3.电子信息产业。2015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52.9亿元,增长5.5%,增速高于上年约1,6个百分点,较“十二五”末(2010年)增长50.8%。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统计内企业15户,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72.8亿元,增长9.2%,实现营业收入92.7亿元,增长l2.1%;软件信息服务业统计内企业113户,累计实现营业收入62.4亿元,增长11%,其中,软件业务收入45.4亿元,增长124%;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52.6亿元,参照全省增长39%。受提速降费因素影响,全市电信业务收入97.8忆元,增长0.4%。贵研铂业、北方夜视等13户电子制造企业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云南山灞图像传输科技有限公司、昆明金质先锋智能仪表有限公司发展迅速,工业产值增速达50%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10户,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100强企业中排名74位。信息企业利用昆明的核心辐射优势,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立了广泛联系和商业合作,信息科技辐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4.新材料产业。2015年,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为211.96亿元,下降3.2%;实现增加值39.68亿元,增长7.1%。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拥有国家级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成立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000余项,获授权技术专利300余项,涌现出一批国内领先的技术和产品;高纯稀贵金属和锗、铟半导体材料生产技术等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贵金属催化材料、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二)4个传统产业

1.烟草及配套产业。2015年,生产卷烟176.76万箱,复烤烟叶36.65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406.17亿元,占全市的13.6%,完成工业增加值318.14亿元,占全市的32.1%。以红云红河集团为龙头,拥有世界一流的卷烟生产设备和技术,形成了200-250万箱的卷烟生产能力和产、学、研等完备的产业配套链,储备了一支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战略,昆明烟草业已具备了雄厚的基础和实力,在全国烟草行业优化重组中优势明显。在烟草主业带动和扶持下,一批为烟草配套的烟机制造、铝箔、造纸、纸箱、香精香料及包装印刷企业相继建成和投产,在承接烟厂包装印刷、辅料生产的业务中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目前全市有规模以上卷烟及烟叶复烤企业5户。

2.冶金产业。2015年,规模以上冶金企业85户,实现增加值167.0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6.86%,增长6.5%,实现工业总产值756.99亿元,增长-14.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5.3%。

黑色冶金:2015年,规模以上黑色冶金企业29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8.0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82%,增长-16.8%;实现工业总产值14804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4.96%,增长-34%。按照国家、省化解严重过剩产能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全面推进全市钢铁企业重组,钢铁行业企业已从7户重组为2户大型钢铁集团(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永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有色冶金。2015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56家,实现增加值148.9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5.04%,增长10.6%;实现工业总产值608.5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0.34%,增长-7.7%。云铜集团、云南铝业、贵研铂业等企业的技术装备和规模都跻身全国前列,在同行业中占优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3.化工产业。2015年,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121户实现增加值87.9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88%,增长5.1%;实现工业总产值424.55亿元,增长2.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4.1%。我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磷化工基地,磷化工产业规模居全国领先,已建成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磷化工产业示范基地和以云天化为主体的国家高浓度磷复肥基地,高浓度磷复肥产能规模达500万吨/年以上;作为西南重要的盐及氯碱化工基地,形成了云南盐化、云南南磷集团竞相发展格局;作为全国重要的钛产业基地,拥有云铜钛业、泽昌钛业、富民龙腾、云南大互通钛业等龙头企业,钛白粉生产能力达12.5万吨/年,高端钛白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4.非烟轻工业。2015年,全市有规模以上非烟轻工企业299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78.93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2.66%;实现工业增加值100.2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10.11%。在粮油、肉食加工、花卉、野生食用菌、蔬菜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一定实力的龙头企业,如斗南花卉、神龙、晨农、茂咙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相继落户昆明,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嘉士伯、娃哈哈、百威等。通过优化布局,建设了一批轻工专业产业基地,如宜良的饲料基地、林产基地、小商品加工基地,目前这些基地已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企业入驻。

三、发展思路

近年来,我委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昆明市参与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产业横向错位融合、纵向分工协作,推进昆明与滇中其他地市,尤其是与曲靖、玉溪、楚雄、红河等地的产业布局一体化,构建特色突出、错位发展、互补互促、布局优化的区域产业格局。我市提出“区域协同,延伸五条辐射廊道”,发挥昆明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沿铁路、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线路,以玉溪、楚雄、曲靖、红河等为节点城市,推动产业要素沿轴向聚集,打造五条辐射廊道,构建省城范围协同发展的主体框架。

(一)区域协同,延伸五条辐射廊道

1.主城.晋宁辐射玉溪、普洱经济走廊。沿昆磨高速、泛亚铁路中线发展,南接滇中次中心城市玉溪,分别延伸至磨憨辐射老挝、至河口辐射越南,依托国际大通道交通基础,以高新区马金铺片区、晋宁工业园区、海口工业园区为节点园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特产品加工、精细磷化工等产业。

2.主城,宜良一石林辐射红河、文山经济走廊。沿云桂铁路、南昆铁路、昆石高速和宜良至丘北高速公路等主要对外交通线路发展,联通北部湾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呈贡工业园区、宜良工业园区、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为节点园区,重点发展大健康、非烟轻工、新材料等产业。

3.主城.安宁辐射楚雄、大理经济走廊。沿杭瑞高速、成昆铁路向西,连接滇西城市群,辐射缅甸,以安宁工业园区为节点园区,重点发展石油炼化、磷盐化工、黑色冶金等产业。

4.主城一嵩明.寻甸一东川辐射曲靖、昭通经济走廊。沿沪昆高速、渝昆高速、沪昆高铁、渝昆高铁等线路,依托空港优势和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以杨林经开区、空港经济区、寻甸特色产业园、东川再就业特色产业园为点园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临空经济、非烟轻工、有色冶金等产业。

5.主城一富民一禄劝辐射攀枝花经济走廊。依托京昆高速,富民至四川会理出滇入川高速,连接川南地区,以富民工业园区、倘甸产业园、禄劝工业园区为节点园区,发展钛化工、非烟轻工等产业。

(二)主动对接,加快推进区域融合发展

1.增进圈内产业协调。签订滇中城市产业协作协议,成立产业协作专责工作小组,促进圈内产业协调错位发展。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以昆玉、昆楚、昆曲、昆石、昆武为轴线,规划建设结对产业转移园,大力支持与周边城市合作区的产业合作。

2.创新产业对接模式。实施市、县区、部门、行业协会联动机制,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共建和产业对接,引导相关企业以产业链或组团形式向重点产业园区转移,切实推动滇中城市产业合作。

3.合作建设异地产业园。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各种优势和其它地市的土地、劳动力、资源优势,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和机制,建设备具特色、互利共赢的产业园。

4.推动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加快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含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企业。

5.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整合资源要素,通过技术改造、品牌培育、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等措施,引导冶金、化工、烟草及配套等优势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积极向研发、设计、品牌和服务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依托滇中城市经济圈各自比较优势,推动形成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协作分工的产业集群。

6.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高辐射和服务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服务能力。以南博会等为龙头,以昆明会展中心为依托,联手其它地市,组织有影响力的区域性会展活动,打造世知名会展品牌。

7.推进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构建完善的企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大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的服务力度,积极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围绕主业跨区域实施行业并购和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