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

鄂尔多斯市(汉意为众多的宫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总面积8.7万平方公里,辖7旗1区,还设有一个康巴什新区,总人口200.4万,其中蒙古族19万。鄂尔多斯历史源远流长,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伊克昭盟,设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河套文化和北方青铜文化发源地之一。成吉思汗祭祀、鄂尔多斯婚礼等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区位独特,毗邻晋、陕、宁三省区,是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重要支点,是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也是国家规划的呼包银鄂榆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鄂尔多斯资源富集,煤炭、天然气储量丰富。鄂尔多斯气候宜人,是比较理想的避暑休闲度假基地。


城市名单

基本情况

鄂尔多斯市工业基本情况


一、工业发展历程

(一)起步期,1947年-1980

自治区成立初期,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十分落后,194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只有153万元,占自治区工业总产值的2.9%,到1957年,鄂市工业总产值达到了1584万元,占全自治区的2.5%,鄂尔多斯开始有了一些以开发矿产资源、化工和农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初级加工工业。1978年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9%,仍然停留在1952年的水平,197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为3618万元,占内蒙古自治区比重为1.7%,位居自治区12个盟市中的第9位。

(二)转折期,1981年-199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能源战略西移,全市工业经济迎来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开放的机遇,引进了诸如准格尔煤田、神华东胜煤田、达旗电厂等项目,为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大力推进“资源转换战略”,到1995年,形成了煤炭、电力、化工和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6.1亿元,是1980年工业增加值的24倍,位居自治区第5位,占自治区工业经济总量的6.3%。

(三)腾飞期,1996年-2005

这一时期,全市明确了“工业立市”的指导思想;提出高起点、高科技、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的“六高”工业化发展思路;实施了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相结合的“三化互动”发展战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96年工业经济总量首次超过农业,比重达到了41%。经过“九五”、“十五”两个五年计划,到2006年,鄂尔多斯市工业经济总量已经达367.7亿元,位居自治区第二位,工业增加值占自治区的18.6%。

(四)辉煌期,2006年-2011

这一时期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高速期、产业转型起步期。这一时期,先后实施了集中发展战略,产业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聚集、要素向园区集约,加大对外合作,加快非煤产业发展。工业经济总量和效益实现了高基数、高增长,2008年总量首次超越包头成为自治区第一,约占自治区四分之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年增长41.2%。企业利润和税金平均年增长49%和43.4%,总额约占自治区50%左右。并获得了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和5个科学发展地区之一。

(五)转型期

2012年开始,受国内外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市场萎缩,价格下滑的影响,全市工业增长放缓,效益大幅下降。期间主要采取了保增长、扩投资、促转型的措施。到2015年,工业经济基本实现平稳增长。

二、工业发展现状

(一)运行质量效益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5家,较上年增加1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9.1亿元,同比下降1.3%;利税总额832.9亿元,同比下降11.5%;利润总额464.6亿元,同比下降20.4%。亏损企业126户,比上年增加24户。企业亏损面33.6%,比上年末扩大5.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87.2亿元,同比增长69.2%。

(二)产业、企业、产品结构

--产业结构,2015年,各行业占比分别为煤炭51.7%,燃气25%、电力7.7%、化工5.5%,上述四大行业占比为89.9%,纺织1.7%、冶金1.2%、汽车0.36%,其他6.84%。行业结构持续优化,煤炭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64%下降到51.7%。

--企业结构,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5户,其中,煤炭企业户,煤炭企业166户、燃气企业13户、电力企业38户、化工企业54户、其他企业104户。

--产品结构,2015年,重点调度的17种工业产品产量,125降。其中增长较快的四种产品汽车、生铁、PVC、碳化钙同比分别增长55.1%、23.1%、23%、17.5%。主要工业产品价格同比均下降,甲醇、电石、PVC环比上升,煤炭、水泥环比持平外,其余均下降。

三、主导产业基本情况

从工业产业构成来看,以煤炭为主的采矿业是全市工业的主体,以化工为核心的制造业和热电为主的水电气生产供应业是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十二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构成中采矿业占66.7%,产值达到2845.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08%;制造业占25.7%,产值为1095.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3.1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占7.6%,产值为326.4亿元,同比上年增长43.98%。

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来看,全市工业规上企业390家,其中采矿企业193家,约占全部规上企业的50%;制造业企业153家,约占全部规上企业的40%,制造业企业数虽占到采矿业的80%,但产值却不足采矿业的40%,从行业细分产业领域来看,煤炭开采是采矿业的重中之重,石油天然气开采是采矿业增长的主力;石油化工和冶金是制造业的主要组成部分,装备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制造业增长的主力。

四、产业园区建设情况

截至2015年,全市17个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1.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292.2亿元。拥有超百亿园区10个。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14.49亿元,建成面积达505.32平方公里,其中16个园区实现了“七通一平”。2016年,17个园区计划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为30.5亿元。入驻企业712家(其中工业企业546家),建成投产亿元以上项目266个。2016年,全市17个园区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69项(新建32,续建37项),总投资3455.52亿元,计划完成投资466.76亿元,建成投产13项。

五、工业发展规划思路

资源型产业主要构筑五大产业链条:一是煤电产业链条。重点推进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庙至山东两条电力外送通道及配套电源点建设。二是煤制油产业链条。重点推进神华煤制油第二、三条生产线、伊泰200万吨煤制油等项目建设。三是煤制气产业链条。推进北控、中海油、河北建投等5个总规模2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建设。四是煤化工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促进产业高端化、产品终端化。五是煤电铝产业链条。按照煤—电—粉煤灰提取氧化铝—铝后深加工一体化发展思路,建设准格尔旗高铝煤循环基地。

非资源型产业主要是构筑四大产业集群:一是以汽车制造为主,包括煤机、化机和风机制造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在扩大规模、聚集产业、完善配套、引进高新技术上下功夫。二是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推进罗克佳华物联网和中兴云计算等项目建设。三是以羊绒、陶瓷等为主导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四是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文化旅游、金融、物流、休闲娱乐、健康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