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工业基本情况
多年来,芜湖市始终坚持产业强市、创新发展不动摇,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牢牢抓住产业科技融合和金融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全市“1445” 现代产业发展体系日臻完善。重点培育的“8+2”新的经济增长点成效逐步突显(即:机器人产业园、航空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文化科技产业示范区、奇瑞汽车江北产业园、海螺集团江北产业园、新兴铸管三山铸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八大重点产业园和触控显示、新能源两大产业链),全市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发展速度保持较快水平,继续呈现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发展现状
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5879.86亿元,同比增长6.8%;实现工业增加值1441.9亿元,同比增长10.4%。汽车、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25.35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0.2%,同比增长6.7%。全年累计工业用电量11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8%;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341.54亿元,同比增长16.3%。截止2015年底,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920户、比上年净增85户,超10亿元88户、净增4户,超50亿元15户、净增4户,超百亿元5户;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5户,比上年增加89户、增长57.1%。
二、主导产业基本情况
产业发展上,芜湖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有限精力,培育发展四个支柱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一)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在奇瑞汽车的引领下,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稳步发展,已形成汽车整车、改装汽车以及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仪表、密封件、燃油箱、座椅、内饰件和传动、减震、制动、悬挂、转向、照明、电器、控制系统等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集聚地。由于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优化,使奇瑞汽车经营业绩逆势上扬。
(二)材料产业(不含电线电缆)。丰富的资源禀赋、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为芜湖市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来,材料产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芜湖市最具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之一,是芜湖市首个突破1000亿元的产业。
多年的快速发展,芜湖市材料产业已经形成特色鲜明、拥有全国一流知名企业的产业集群。主要产品有钢铁、铜合金材料、新型干法水泥、塑料型材及塑管、光电光伏玻璃、粉末聚酯等。新型干法水泥、型材、球墨铸管产品制造规模大、装备先进,产业优势明显,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位于前列。海螺集团跻身世界一流企业之列,是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集团控股经营海螺水泥和海螺型材两家上市公司,参股巢东水泥、冀东水泥、青松建化,拥有六支股票,现已形成水泥、化学建材、节能环保、物流贸易等几大产业板块,连续9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铜合金材料深加工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高端产品优势明显,鑫科新材料和楚江集团成为国内铜合金材料制造的代表性企业之一。近几年,光电光伏材料、显示器玻璃基板的发展突飞猛进,芜湖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光伏玻璃制造基地之一。信义玻璃产品涵盖优质浮法玻璃、光伏玻璃、汽车玻璃、工程玻璃、电子玻璃等领域。
(三)电子电器产业。芜湖市电子管厂的优质资产引来了广东美的集团、日立电器、台达电子、欧宝机电、格力电器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芜湖,芜湖市已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竞争力的家电产业体系,成为全国较大的空调器生产基地,家用空调器年产能达2000万台,并形成了以鑫龙电器、明远电力设备为代表的输及控制配电器件的产业体系。
围绕家电产业龙头企业,配套企业也不断增加,家电产品所用的钣金、注塑、喷涂、橡胶件、电机、电容、线缆、制冷配件、模具加工、电子元器件、管路件、压缩机、包装、印刷等主要家电生产配件90%以上可实现就地配套,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生体系。
(四)电线电缆产业。随着无为县的划入,芜湖市形成了以新亚特电缆、华菱电缆、华宇电缆、太平洋电缆、新科电缆、江淮电缆等为代表的又一产业集群。无为县已成为全国的四大电线电缆生产基地之一、国家特种电线电缆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三、工业业园区建设情况
(一)江北产业集中区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同年6月,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标志性平台-江北产业集中区成立。作为芜湖未来三大主城区之一,具有品牌体制、区域位置、立体交通、资源禀赋、政策叠加、产业配套等六大综合优势。在战略定位上,省级层面:努力打造皖江示范区的示范区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标志性平台;市级层面:成为芜湖跨江发展、建设长江流域现代化大城市的战略支点。在功能定位上,努力建设高端产业密集区、生态滨江新城区和改革创新试验区。产业方向:绿色节能环保材料、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皖江慧谷)、现代物流生产性服务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二)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城市北部和东部,1993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年9月,芜湖出口加工区优化整合改造升级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现有综保区、汽车电子产业园、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外贸码头、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德(芜湖)智能制造生态产业园等多个国家级发展平台。
(三)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芜湖高新区以塑造产业生态为目标,打造完善的产业环境。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电网、再制造技术和设备、生活电器节能环保元器件、节能环保技术和装备、节能环保材料、膜材料及组件。软件与信息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软件、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呼叫中心、软件培训。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发展医疗器械、医药检测、生物医药、健康服务等。园区内拥有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中小金融服务业中心等服务平台。
(四)芜湖长江大桥开发区
芜湖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的新材料、节能环保的建筑新材料、前沿新材料以及现代物流业等产业。大桥开发区拥有4公里长江深水岸线资源,岸线顺直,长年可停靠万吨级以上船舶。紧邻的芜湖港三山港区中外运码头,区内中桩物流散杂货码头正在建设即将投入使用,物流条件十分优越。目前区内道路、供电、供水及员工住宿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与开发区比邻芜湖碧桂园江景小区可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越的居住和商务配套。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桥、三山片区融合发展的举措,将为开发区的加速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五)无为经济开发区
是省级无为经济开发区“一区两园”之一。重点培育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特色产业集群。高沟经济开发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无为特种电缆生产基地。现有各类企业54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3家。2015年,全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508亿元。
(六)新芜经济开发区
安徽省唯一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特色产业的省级开发区。是“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加工基地”、“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安徽省创新型园区”,待批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目前签约入驻开发区的企业已达600多家。
(七)繁昌经济开发区
拥有被评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的繁昌经济开发区、被誉为“安徽服装产业第一镇”的芜湖孙村经济开发区以及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等,现正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大健康、循环经济、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全国金融生态县”、“全国中小城市投资环境最具潜力百强县”、“全国文明县城”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八)南陵经济开发区
开发区以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现代农业机械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提升纺织服装、绿色食品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努力构建产业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体系。开发区先后荣膺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和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等殊荣。
(九)三山经济开发区
三山经济开发区位于芜湖市中心地带,是省政府批准的芜湖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开发区着力发展壮大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新材料、食品医药、现代物流等五大主导产业。在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同时,开发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以占地9平方公里的莲花湖新城为核心,建设三产服务中心区,快速推进产城一体化建设。
四、工业发展规划思路
(一)突出发展首位产业。根据省委、省政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部署安排,芜湖市把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首位产业”,按照“首要任务、首位扶持”的工作思路,成立高规格领导机构,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基础装备及关键基础件、农业装备、物流设备及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航空及配套设备、船舶及配套设备八大重点领域,开展首位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全力推进首位产业发展。围绕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加快行业整合与兼并重组,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群,促进支柱产业集群化发展。
(二)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6122”工程,成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实施意见,制定了总规模1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器人、新型显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试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
(三)培育打造新增长点。结合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新要求,在稳步推进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充分把握国家现行和未来产业政策导向,谋划了“8+2”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芜湖市产业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引擎载体。成立了全市培育重大经济增长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八个产业园区推进组,实行“一个园区、一个专班、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
(四)扎实推动转型升级。芜湖市始终坚持将产业转型升级与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相结合,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加大对小水泥、小钢铁、小煤矿等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通过设立工业节能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实施节能改造项目,支持关闭企业转产发展,督促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享受税收奖励政策,引导县区、开发区有针对性的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芜湖市依据国家和省产业发展导向政策,积极调整水泥产业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水泥工业转型升级。
(五)全面开展联系帮扶。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优化发展环境,实现服务企业常态化、制度化,市政府每月定期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议,研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及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同时,建立市领导联系大企业帮扶制度。一是建立市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二是建立县区、开发区领导联系企业制度。
(六)出台政策减轻负担。近年来,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如《芜湖市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发展办法》(芜政〔2011〕39号)、《芜湖市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芜政〔2011〕59号)。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结合芜湖实际和企业需求,又出台了19条意见及《关于鼓励标准化厂房租赁出售的暂行办法》、《芜湖市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芜政办〔2014〕10号)等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通过财政奖补、融资担保、标准化厂房租售、产业扶持等方式,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