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内,是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节点城市,是宁镇扬城市带重点发展城市。全市辖区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201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17亿元,可比价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1:51.0:42.9调整为6.0:50.1:43.9。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5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风貌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古城之一。扬州是京杭大运河开凿的起点,是名符其实的运河第一城,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等荣誉称号,最近又获得国家第二批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江苏省唯一,宜业、宜居、宜创是我们坚持打造的扬州特色。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中国雕版印刷的发源地,雕版印刷、广陵琴派、扬州剪纸3项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玉雕、漆器、扬剧等19项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扬州园在城中、城在园...


城市名单

基本情况

扬州市工业基本情况


一、工业发展现状

1、发展历程

扬州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古代的扬州手工业相当发达,兴于秦汉,经唐、清而鼎盛,冶炼、制盐、造船、纺织、漆器等行业初具规模,吴王刘濞受封扬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启了扬州冶炼工业、制盐工业的先河,运河的开通将扬州造船推向顶峰,玉器加工、漆器制造、雕版印刷技艺精湛,风格独特,驰名中外。

新中国成立以后,扬州工业跨越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初期的“五小”工业。扬州工业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小煤矿、小钢铁厂、小化肥厂、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等地方“五小”工业,迈出了工业发展第一步;第二个阶段是八十年代的乡镇工业。在全国乡镇工业发展大潮中,扬州乡镇工业如火如荼,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第三个阶段是九十年代的规模经济。随着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经济的商品经济的转变,扬州工业提出了“重点发展机电,改造提高轻纺、深度开发化工、适度加强基础”的方针,形成了“车、船、机、箱、线、化、服、特”等在省内乃至国内有一定优势的八大产品群;第四个阶段是新世纪开始的“外向性经济”。进入新世纪,扬州明确了“工业第一方略”,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加快园区建设,提出举全市之力招商引资,掀起工业发展新一轮大潮,涌现了一批产销过10亿、过30亿乃至过50亿、100亿的规模型企业,打造出以“新能源、新光源”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汽车、机械产业为代表的传统优势产业。

2、发展现状

2015年,全市2762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9823亿元,增长8.4%,工业增加值增长1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83亿元,增长7.6%;实现利税1085.8亿元,增长7.1%。

亿元企业(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463家,比上年增加19家,占全部规上企业的53.0%。亿元企业完成产值922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3.9%。其中完成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50-100亿元的13家,10-50亿元的152家,1-10亿元的1292家。

新兴产业完成产值2896亿元,增长10.1%。“三新”产业完成产值1138亿元,占全市的11.6%,增长11.6%,其中,新材料企业完成产值477亿元,新光源企业完成产值310亿元,新能源企业完成产值362亿元。

五大千亿级产业累计完成产值6792亿元,增长8.6%。汽车、船舶、机械、石化、新能源新光源这五大千亿级产业是扬州近年来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是扬州重点打造的基本产业,拥有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200余家,2015年实现产值1326亿元。位于扬州主城区北部的扬州国际汽车城入驻宝马、陆虎捷豹等知名汽车品牌4S店40余家,形成购车消费、行政服务、维修售后、保险理赔等一条龙服务,汽车消费新商圈正在兴起。

机械装备产业是扬州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也是重点打造的基本产业,2015年实现产值3399亿元。拥有年开票销售亿元以上企业130家,其中50亿元以上企业2家、过百亿企业1家。在高档数控机床、新型粮食机械、特种电线电缆、工程液压机械和硫化工处理装备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产业特色。

新能源新光源产业是扬州新兴产业的代表,2015年实现产值672亿元。扬州是国家级绿色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是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形成了从“多晶硅-单晶硅-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应用”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半导体照明产业形成了“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船舶及配套件产业是扬州的传统产业,也是就业带动力较强的产业,2015年实现产值319亿元。拥有中海造船、环洲船用材料、金陵船舶等一批重点企业,年造船能力超过800万载重吨。将依托全市3个重点园区,坚持“专、精、特、新”发展方向,加快关键船用设备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船舶及配套件产业基地。

石油化工产业是扬州体量较大的传统支柱产业,2015年全市石化产业总产值近1100亿元。扬州化学工业园是江苏仅有的3个省级化工园区之一,毗邻上海、南京两大国家级化工基地,所在区域历来是国家、省、部石化工业规划区。现已形成以乙烯、丙烯、芳烃、氯碱为龙头的四大产业链。目前正着力推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加快完善以高端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石化物流、节能环保为特色的产业链,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工艺水平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绿色生态型项目。

3、规划思路

未来五年,扬州将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业创新,着力做大总量、做优结构,努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力争到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15000亿元,年均增长8%,工业增加值3500亿元,年均递增9%。重点抓好“四个着力”:

1、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去产能,打好“主动减量、优化存量、拓展增量”组合拳,坚持分类指导、综合施策、依法处置并举,积极、稳妥、有效推进去产能工作,努力削减、退出和淘汰煤炭产能46万吨、船舶产能83万载重吨、水泥产能40万吨;深化与中航工业、中船重工、中电科技等央企合作,加快中航宝胜产业园、中船重工军民融合产业园、中电28所装备试验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增量发展。贯彻落实好 2号文件”和市级“降成本实施办法”,降低企业成本,同时,规范涉企审批和执法,完善服务企业推进机制,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2、着力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在促进工业总量做大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充分发挥“技改券”的引导激励作用,大力实施“千企技改”,每年实施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信息化提升、绿色制造、工业强基等五类技改项目200项以上,培育市级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100项以上,建成省级智能车间50家以上,实施绿色发展“十百千”等重点节能工程,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8%,带动产业转型发展。

3、着力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继续推进“基本产业高端化”发展,汽车产业打造以整车制造为核心、零部件配套和后市场服务相协调的产业体系,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2020年,规上企业产值达20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100亿元;机械产业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饲料机械、输变电装备、建筑机械等智能制造及高端专用装备,2020年,规上企业产值达5000亿元;食品产业加快食品产业园和宝应、高邮特色食品产业基地建设,到2020年,规上企业产值达350亿元;船舶产业壮大提升江都、广陵、仪征三大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船舶工业基地,到2020年,规上企业产值达500亿元。同时,加快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附加值、增长性强的新兴产业,以及电子、医药、纺织等内需稳定、波动性弱的消费类行业,努力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4、着力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以获批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城市示范为契机,推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整合建设“1+N”服务平台体系,搭建完善的“网上服务大厅”总平台和融资会计、创业培训、法律维权等“N”个专业服务子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协同服务,同时建设好市中小企业大厅和各级服务中心等线下平台;探索建立财政支持小微企业服务券制度,支持企业引进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人才,实现管理提升和人才储备培养,促进企业创业创新;大力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拓展小微企业创业空间,到2018年,新增小企业创业基地16个;实施“互联网+小微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到2018年,新增小企业创业基地16个,建成特色化、集群化、品牌化的“双创”特色产业集中区(镇)10家。

三、园区建设

扬州目前拥有1个国家级开发园区、1个国家高新区和8个省级开发园区,分别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江都、高邮、宝应、仪征、维扬、广陵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杭集工业园。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代管面积120平方公里。区内设有出口加工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汽车装备产业基地、港口物流园区等特色园区,基本形成了以LED、TFT—LCD为重点的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汽车装备、港口物流等主导产业。2015年,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智谷”获批江苏省大数据特色产业园。

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步形成智能化装备、新能源新光源、节能环保设备、信息技术、生物健康产业等产业集群。先后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邗江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产业基地、省机械装备制造之都、省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出口基地、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区以及省级、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2015年晋升为国家高新区。

扬州化学工业园区拥有年吞吐能力3000万吨以上的液体化学品码头群,是江苏省仅有的3家省级专业化工园区之一。目前,区内集聚了美国普莱克斯,英国博纳、大连化工等一批境内外知名石化企业,初步构建了以烯烃、芳烃为龙头的石化产业链和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石化物流等四大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

宝应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已形成智能输变电装备主导产业和泵阀管件、型材加工、汽车配件、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集群,累计进区项目600多个,总投资500亿元。拥有省级院士工作站2个,市级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省级研发中心15个,工业设计中心1个,落户世界500强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

高邮经济开发区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冶金机械、纺织服装、电子电气、生物医药和高性能电池为主的新能源等五大产业,并设有科技产业园、高性能电池产业园等特色园区。现有企业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拥有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和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18家。当前,高邮经济开发区正着力打造高性能电池和食品安全两大特色产业基地。

仪征经济开发区拥有长江岸线12.公里,是江苏省14个重点发展的开发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由新区和汽车工业园组成。新区建设有船舶产业园、新兴产业园、科教产业园三大“园中园”,重点发展船舶制造、海工装备、港口机械、节能环保、新材料、科研孵化、工业设计等龙头型、基地型、创新型项目;汽车工业园是呼应上汽集团战略布局而设立的专业园区,是江苏省三大乘用车产业基地之一,集聚了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上海汽车商用车仪征分公司、延锋汽车饰件等一批大体量、龙头型项目。

江都经济开发区系江苏省沿江开发重点发展地区,规划占地约100平方公里,内设装备制造业基地、滨江科技城、港口物流区、大江风光带四大功能区,重点发展机电冶金、车船制造、软件及电子信息、港口物流、新型建材等产业。近年来,随着中国海运、中国远洋等一批“中字头”、“国字号”企业相继落户,车船制造及配套件、特钢生产加工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省级船舶产业园、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扬州(江都)软件园、省级沿江物流产业园相继获批。

广陵经济开发区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规划有工业加工区、商贸物流区、水岸住宅区三大功能板块。重点发展精密机械、汽车配件、液压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园区与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合力打造中德梅泰尔工业园。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建园以来,已有意大利玛切嘉利集团、荷兰海沃集团、三一重工等三百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

维扬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有数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一主两特”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以发展汽车及汽车电子、零部件为主导,兼顾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以汽车综合功能配套、软件研发及以科研设计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随着世界500强企业美国李尔公司、梅赛德斯奔驰授权制造的客车项目等大型企业的相继落户,园区的发展质态不断提升,先后获得“江苏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区” 、“扬州市重点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扬州市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扬州市服务业集聚区”、“汽车综合功能服务区”等多个荣誉称号。

杭集工业园是江苏省日化科技产业园及重要的传统产业集聚区之一,园区依托三笑集团、鸿达兴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重点发展以牙刷、日化、旅游用品、新材料为主的产业,着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日化旅游用品生产基地和新型包装材料生产基地。拥有“国家洗漱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口腔护理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牙刷分技术委员会”两大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