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

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会员城市。合肥地处江淮之间、环抱巢湖,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均发源于此而得名。现辖4县1市4区,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4个省级开发区。土地面积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9万人,城镇化率70.4%。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型试点市,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近年来,合肥围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坚持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导向不动摇,主要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进入或接近全国省会城市十强。十二五期间,生产总值连跨三个千亿台阶,达到5660.3亿元,占全省比重提升至25.7%;年均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达7.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55.7亿元、年均增长15.7%。财政收入1000.5亿元,年均增长14.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1.5亿元,年均增长1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万亿元,年均增长19.8%。新型显示、机器人列入国家区域聚集发展试点,集成电路、智能语音、太...


城市名单

基本情况

合肥市工业基本情况


合肥是一座新兴的综合性加工制造业城市,拥有机械、电子、化工、轻纺、食品、建材、医药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宗工业产品,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合肥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并积极引领工业发展新常态,推动合肥工业实现跨越式赶超。“十二五”以来,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跨越赶超态势,工业总量连续超越了福州、济南、石家庄、长春,位居省会城市第9位,工业化率也由十五末的36%提高到2014年的44.1%。2015年,全市239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55.7亿元,总量居省会城市第9位;工业增速为11.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22.7个百分点,居省会城市第2位、中部和全省第1

一、2015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5年,合肥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强化创新驱动,拉高标杆,锐意进取,推动工业经济逆势上扬,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呈现出“总量不断扩大、速度高位运行、结构持续优化”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255.7亿元,同比增长11.3%。

工业总量稳中有进。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总量超越长春市,进入省会省市第9位。从省内看,全年工业在全省的首位度达23%,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工业增速继续处于省会城市前列。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5.2个百分点,居全国省会城市第2位,中部省会城市首位。

技改投资成效显著。2015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2049.7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274.1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为62.2%,较2014年和2013年分别提升1.13个百分点,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逐年攀升,同时也成为拉动工业投资稳步增长的主要动力。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98.7亿元和1208.6亿元,同比增长21.9%和14.9%,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10.6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31%和53.6%,同比分别提升3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产业实现增加值374.3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16.6%,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保持良好。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482.3亿元,同比增长5.3%,增幅分别高于全国(下降2.3%)、全省7.6个和1.1个百分点。

二、主导产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以来,为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合肥市着力打造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家用电器、汽车、装备制造、食品农产品加工六大千亿级主导产业。2015年,六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1456.5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64.6%,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增速达12.5%,高于全市工业平均增幅1.2个百分点。

在主导产业中,家电产业目前是合肥市第一大千亿产业,已构建了从研发、零件制造、整机组装、物流、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现已拥有美菱、荣事达、海尔、美的等品牌,产业本地配套率已达到70%以上,是三大“中国家电产业基地”之一。装备制造业是合肥市第二个突破千亿的产业,在工程机械、锻压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装备、航空设备等领域形成较好产业基础。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是合肥市第三个突破千亿的产业,依托京东方、鑫晟光电、联宝电子等龙头企业,已逐步构建一条完整的平板显示产业链。全国首家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诞生在合肥市新站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具备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作为国家“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和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双试点城市,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已经形成以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和烟草制品业为主的产业基础。光伏及新能源产业拥有晶澳太阳能、海润光伏、阳光电源等一批龙头企业。正在努力建设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和“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