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简介

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城市,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总人口452万,辖六区一市三县,拥有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综合保税区、一个临空经济区,初步形成13个产业园区和航空航天、装备制造、资源深加工、新材料、医药食品等一批产业集群。贵阳还被中国数据中心产业联盟评为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贵阳位于西南地区陆域几何中心,周边不远就有珠三角经济区、成渝经济圈、长株潭城市群、北部湾经济区等经济板块。布点贵阳就可以覆盖、辐射周边数个经济区域,具有一呼百应的地缘优势。先后荣获连氏中国城市十佳服务型政府、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等称号,是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


城市名单

基本情况

贵阳市工业基本情况


一、工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贵阳全市工业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主战略,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总体呈现出“量效齐升、增速居前、稳中快进、总体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五年来,工业经济实现大提升。全市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均保持高速增长,在2010年的基础上全部实现翻番,是贵阳市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在西部省会城市中,总量(或增速)排位由期初的第8名提升到第6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01058亿元提高到201525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0330亿元提高到2015711.6亿元,工业投资累计完成4751亿元。

五年来,产业结构实现大调整。我们坚持“快转高”并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跑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度。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数据中心服务器达2.5万台,呼叫中心突破10万席,大数据关联企业超过4000家,规模总量近千亿元。大健康医药产业异军突起。传统支柱产业提质增效,磷、铝等“八大特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提升到84.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0.1%,磷矿石、铝矾土矿资源新建项目就地转化率达到10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0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40%。民营经济撑起半壁河山,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从2010年的42.7%提升到2015年的52.5%,全面完成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

五年来,园区建设实现大突破。园区规划布局、产业规模、基础配套、项目入驻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园区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特别是2013年以来,与北京中关村合作共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实现了两个“国家级示范”的高位对接,将全市园区布局优化调整为“一城两带六核十三园28子园”。2014年底贵阳综保区完成一期围网、正式封关运行,创造了园区建设的“综保速度”,高新园、经开园、开阳园等3个园区被评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截止2015年,全市园区建成面积107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63亿元,累计建成标准厂房320万平方米,入园规模上工业企业643户,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85.2%。

2015年,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和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通过狠抓“五个重点”,实现了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十二五”的圆满收官。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11.6亿元,完成工业投资(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315亿元,全市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270亿元,建成标准厂房78.5万平方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0万元口径)132户,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370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916亿元,新增大数据关联企业1300余户,呼叫中心达到10万坐席规模。

二、贵阳工业发展思路

“十三五”时期是贵阳工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机遇期,也是工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补短板实现转型发展的攻坚克难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引,严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国制造2025”战略、“一带一路”等历史机遇,以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为统揽,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大数据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大数据产业加速发展,引领大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磷铝资源型产业、特色食品等制造业融合发展,强力推进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十三园28子园建设,形成以高端、绿色、智能、集约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在全省的首位度大幅提高,“火车头、发动机”的作用进一步突显

“十三五”期间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2020年,全市工业总量实现翻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000亿元;全力构建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现代工业体系,力争培育形成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

一是全面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围绕“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放在哪里、数据谁来应用、数据如何使用”四个问题,坚持“数据是资源、创新是手段、应用是核心、安全是保障”四个理念,围绕大数据核心产业、关联产业和衍生产业,大力实施大数据产业发展“1+N”战略,加速推进数据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呼叫中心、软件与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端产品制造、芯片集成电路、大数据安全、大数据金融等产业新业态,打造大数据全产业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加快大数据引领制造业融合发展。围绕大数据在工业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应用,打造智能工厂,促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引领制造业做大做强。

三是启动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计划。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培育新型业务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